第575章 雄兵连原虎视北狄[1/2页]
楚兵
一代神坑
旭日东升的光芒,洒在贫瘠的茫茫北塞。
野狐关的号角,仿佛穿透云层,冲向天际,在北疆大地各城池飘荡,
雄浑的战鼓声,打破了苦寒之地的漫长冬夜,
圣武三年,二月二十日,
震动天下的事发生了,赵国举兵北伐。
曾经的弃外之地,在废墟中挣扎了几代人,终于诞生了强大的政权。
纵观历史,马邑地区不乏能征善战的勇将,
可贫瘠的苦寒之地,让这片土地的英雄,频频陷入粮草兵源的危机,从而一个个折戟沉沙。
自雁门郡而来的武川李氏,拥有强大的文治武功,跟浩瀚的家族底蕴。
当武川雄主周云,率领北疆五郡的虎狼时,那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嗡嗡嗡嗡……”
“咚咚咚咚……”
北疆荒原,天似苍穹,笼盖四野。
山峦连绵的雪域之间。
这是一支庞大的军队,蜿蜒如蛇的队伍,前锋已经到了定襄城,后军还没出沃野镇。
赵国北伐军,一路旗帜如海,战马遮天,长戈蔽日。
行军路上,到处是奔腾的各堡各族骑兵,
有甲胄分明的赵国主战军、有身覆皮甲的黄底山骑、还有野狐关下的散骑,
更有各种形形色色的狼嚎兽骑,那是草原部族的降兵。
赵王以区区几万精锐,悍然击破野狐关的突厥狼旗,灭称雄万里的大突厥可汗。
其铁军屠狼之威,超过任何以往草原上的领袖,堪比天上可汗!
更可怕的是,武川雄主周云不单单只有兵威,他还有卓越的文治武德。
赵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仅免去了几十万草原各族的死罪,
还给予了草原各部,尤其是草原最底层牧人,相对公平的政策。
而交换条件,仅仅只是赵国奴役他们五年而已。
五年?!
对于习惯了茹毛饮血、艰难困苦的草原部落奴隶来说,
五年不过就是长大一头牛而已,连一个男孩长大都要十八年呢!
赵王的惩罚,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是赏赐。
赵军要是不罚这五年,这么好的条件,他们甚至都有点不敢投降。
因为突厥牧人会觉得太假!
若早知是这样的条件,还用赵国打?他们早就把铁力可汗灭了,求着投降赵国。
从圣武三年二月八日,到圣武三年二月二十日,短短十二天。
赵国先后降服了几十支大大小小的草原部落,其中不乏色愣河、腾格里这种突厥万户王帐。
此番北伐,应赵王之令,各部草原有郡兵级的铁骑十万随军,
奴隶、仆从更是超过本部,总兵力不下二十万人。
权力的更迭是不可逆的,
草原信奉强者,这片大地的主人,已经从铁力可汗变成赵王周云。
武川雄主如日中天,盖世兵威,龙视天下。
几十个草原部落,好不容易变成了赵国属民,上了赵王周云的船。
此刻他们想的不是背叛,而是在此战中,为部族在赵国建立功勋。
圣武三年,对于赵人来说是苦难的一年,却也是崛起的一年。
在野狐关之战后,各种成熟的政治手段下,
赵王周云迅速消化了击破铁力的遗产。
在短短十二天时间里,赵国由一个强大的节度使势力,蜕变成了容纳四海,包容各族的强大帝国级势力。
北有赵王,兵威无敌,窥视大宝!
这已经成了天下门阀豪强所能预计的事了。
同时,赵王敢于抓住战机,在北疆千疮百孔的时候,
兴兵北伐,这也令天下公卿权贵,深感赵王周云之胆魄。
“砖,砖!我尼玛,来砖啊,别给我黏土。”
“注意棘轮,注意棘轮,都搞坏两套了。这套再坏,把你丢进去转。”
“嘿嘿……狗玩意们。看那,饭来了,接好锁扣,再掉饭下去,火房说要上来打人……”
古老的钟声,飘荡在荒凉的夯土城池,
战争结束,定襄城的文官集团迅速发力,各种战后事宜,皆是第一时间铺开。
尤其城墙,那更是重点,赵国能立足漠南,定襄重镇是不可或缺的。
而巍峨的城墙,乃是定襄人不可或缺的。
不过,战后重建,虽然难熬,
但比起战争,对定襄人来说,还是轻松很多。
残破的外城墙,很多地方已经不具备维修价值了,需要推倒重建。
这些事情,自然要交给专业的后营勘探兵马,那帮摸金校尉,看这个活属于专业对口。
饭点到了,随着‘铛铛的铜锣声,
一队队健妇抬着大桶饭,用上土的大型蓄力起重机,将饭菜弄上去。
海口大陶碗,满满当当的装满粟米饭,两个荤菜、几条绿菜,还有一碗上好的羊汤。
定襄府衙说了,外城墙是一个城池的根本,
完成之后,才有安全的环境,去慢慢修建内城家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故此刻,外城墙上,几乎集结了定襄所有基建力量。
如今定襄虽然残破,但定襄人,却是内心滚烫,士气高昂。
这场生死战,让残余的十几万定襄军民,紧紧连在一起。
他们相信,在大政官跟王将军,一文一武带领下,定襄人一定会过上最好的日子。
就在昨天,城内马桥爷起头,带领十几个商户,大手一挥,签下了各大医馆的最低银钱保障。
从圣武三年开始,无论是家中无子的老人,亦或是贫困的赵民,
只要是定襄人,皆可去府衙登记,今后重大恶疾的花费,由定襄商家垫付。
从此之后,这些定襄富户们,将托举起因为疾病等原因,而艰难困苦的定襄穷人。
“妈的,又是马肉,天天吃马肉?火房,能不能换别的?”
“这……这马肉是真吃不下去,常婶,要不跟火头师傅说说。”
定襄城南,人头攒动的修筑工地上,第575章 雄兵连原虎视北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