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甘露殿。
经过近四个月漫长查询,李世民终于看见了粮草调查结果。
看见汇报上来的情况,属实吓了李世民一大跳。
去岁开始,吐谷浑的二十万大军一直都是之前存储在各地粮仓的粮食。
特别是京畿之地的粮仓,除了京畿之地的百姓使用外,已经没有任何的余粮了。
也就是来一次天灾,说不定能饿死一群百姓。
“陛下,据调查,林邑到达江南中转站的粮食仅供大唐百姓食用,每年会有结余,但不多。”张阿难说着调查来的信息,统筹了一下道:“臣还让人去林邑调查了一番,发现林邑一直都在建造粮仓,每年收购的粮食难以运出,光靠如今的水路运输,很难将每年林邑的粮食全都运往江南中转站。”
李世民闻言,蹙眉道:“难道就不能增加运送的船只和批次吗?”
“这......”张阿难找了大唐集团的马周也了解过,最终得到了一个他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能重复给李世民听:“陛下,臣找过马周询问,其实增加船只确实可以,但要满足两个条件。”
“哪两个条件?”李世民搞不懂了,增加船只还需要满足条件?
难道是造船厂太少了,造不出这么多船?
不太可能吧?
张阿难道:“首先运费的成本,如今运输的粮食足够大唐百姓食用,这样不会亏损。”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有些意外。
是他没有想到的。
确实,运那么多粮食来大唐,卖不掉,运输成本可都是亏钱的。
张阿难看李世民没说话,紧接着道:“第二个条件就是,需要找江南中转站这样的中转站存储粮食,水路能够通向各地,减少成本开支。因为江南码头扩建了三次,如今还是每日忙碌的不行,进码头的船只实在是调剂不过来你,再增加船只的话,更是拥堵不堪。”
“这......”李世民傻眼了。
有这么多船只吗?
他表示怀疑:“江南码头那边哪来的这么多船只?”
除了运粮的船只,还有什么船只?
张阿难苦笑了一声道:“臣调查了,江南码头的船只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大唐的运粮船只,第二类就是大唐炼铁厂到潮州的船只和顺丰镖局的船只,第三类就是各大家族和胡商的商船。”
“若是大唐炼铁厂的船只没有进入江南水道,或许还能增加三成的运粮船只,可如今......”
说到后面,张阿难都不知道怎么去说了。
大唐炼铁厂的船只运的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重中之重。
而运粮的船只也是大唐如今最紧要的,关乎着大唐千万百姓的生计。
另外就是商贾的船只。
总不能禁了吧?
李世民心中也是这样想的,肯定不能禁,这三类对如今的大唐都至关重要。
“难道太子就没想过新建的码头吗?”
“据马周所述,想过。”张阿难弓着身道:“特区大型码头,就是专门给商贾准备的,把一些厂全都搬去特区,可去岁特区发生了海溢,导致大唐集团损失了上百万贯,这也就拖延了。”
“如今大唐集团还在加紧建造工厂。”
原来如此。
李世民总算是听明白了。
问题出在了运输上,只要解决了运输,那么粮草问题就能够解决。
“如今吐谷浑粮草如何了?”李世民想到既然运输有问题,那么现在的粮草够不够用。
毕竟李承乾的第二个计划是出兵薛延陀。
还要朝廷派出二十万大军,这四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嚼,没有足够的粮草,肯定是不行。
张阿难抿着唇,摇头道:“按照目前的情况,恐怕再过三个月就要断粮了。”
三......三个月?
“不行。”李世民坚决的反对道:“如今吐谷浑战事已经差不多了,下诏让段志玄班师回朝。”
什么攻打薛延陀。
粮草都没有了,攻打个屁啊。
。。。。。。
伏俟城大营。
段志玄收到了朝廷的诏令,班师回朝。
这事,他还是在大营和众人说了。
李道宗和秦琼没什么反应,反倒是觉得打赢了仗,确实要班师回朝了。
剩下治理地方的事情,那是文官的事情了。
而李承乾却蹙眉,走到了案牍前,拿起诏书看了起来。
上面确实是传国玉玺的印。
说明诏书是真的。
不可能啊,李二明明答应自己的,怎么突然就说要班师回朝了?
“太子殿下,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段志玄看李承乾反反复复的在看诏书,还以为这诏书有问题呢。
其余人也是这样想的。
李承乾反应过来,摇摇头道:“没什么不对的。”
至于出兵薛延陀一事,李世民都没说,他一个太子能开口吗?
那肯定不能。
大军班师回朝。
李承乾一直闷闷不乐。
直到经过鄯州的时候,郑玄毅跑来找自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子殿下,长安城那边出了一些小问题。”郑玄毅吞咽着喉头道。
说小不小,说大不大。
反正仗已经打完了。
这些问题,对于太子殿下来说问题不算大。
李承乾眼神一寒,果然是长安城那边出问题了。
“说吧,出什么问题了?”
看了眼周围,纥干承基识趣的走远警戒了。
郑玄毅这才说道:“粮草问题被陛下知道了,张总管还特意去询问了马周,马周没有隐瞒,似乎朝廷已经查到了粮草一事。”
“马周让我尽快通知太子殿下,还有所准备。”
“哼。”
第738章 班师回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