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76章 防务问题[1/2页]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9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运动会和足球赛事如期举行。
     李承乾和李世民、李渊也不能天天待在龙城。
     正好倭国那边的战事来了加急战报。
     汇报给李世民的时候,正好李承乾也在。
     看着战报,李世民脸色瞬间黑了。
     李承乾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启动了,不然李世民不可能脸色这么难看。
     意味着李靖那边计划实施的不错。
     倭国肯定和大唐海军干上了。
     只要干上了,那么这场仗就不会轻易停止。
     “回长安,召集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议事。”说着,李世民便气冲冲的起身往大门的方向而去。
     “喏。”
     。。。。。。
     几个时辰后。
     甘露殿。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几个重要的大臣都聚在了甘露殿。
     从龙城一路赶回来,他们也不敢耽搁。
     要是没有重要的事情,陛下不会让他们匆匆回长安城。
     李承乾则是低着头站在旁边。
     心里不知道在盘算着什么。
     战事如何,他也不知道,一路上李世民也是一言不发,只是脸色非常的难看。
     等人到齐了,李世民将战报递给张阿难道:“你们都看看吧,倭国最新的战报。”
     房玄龄等人立马上前一步,接过了张阿难手中的战报,也是瞪大了眼。
     “陛下,当初不是说威慑倭国吗?怎么就直接打起来了?”
     李世民冷哼一声:“你们再看看最下面的。”
     下面?
     战报很长,足足有四五张纸那么多。
     所有人直接看向最后一张纸,房玄龄直接惊呼道:“高句丽和百济派兵了?”
     李承乾一听,上前夺过了战报。
     从第一张纸一字一句的往下看。
     主要是说,大唐海军和倭国船队在白江口展开了一番激战,海军伤亡数百,全歼倭国船队。
     就在大唐海军还要继续前进的时候,发现高句丽和百济的船队。
     这个时候在那个地方出现,李承乾可不信是什么海上演练。
     整个甘露殿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
     “既然已经开战了,高句丽和百济都派兵了,我们要不要增派兵力?”
     “十万海军都派出去了,哪还有兵力可派?”
     “是啊,大唐的战船都派出去了,如今就算有兵,可也没有战船啊。”
     。。。。。。
     听着大臣们不乐观的话,李世民脸色铁青。
     难道他英明了一辈子,这十万海军要葬送在海外?
     李承乾却很淡定,看完了战报之后,放在了龙案之上。
     这一举动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太子,出兵倭国是你一力主张的,如今说说该如何?”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摊了摊手道:“儿臣以为,联盟国已经投票通过了战事,高句丽和百济还要派兵,这明显是不给大唐这个面子。”
     “不给大唐面子,那就打到他们给面子。”
     说着,李承乾走到了最大的舆图面前,指着高句丽的位置道:“儿臣建议,派兵马前往辽东。”
     “太子殿下万万不可啊。”还不等李世民开口,房玄龄便立马跳出来道:“如今大唐已经和倭国开战,若是再与高句丽开战的话,那吐谷浑和吐蕃又该如何应对?”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大唐如今需要休养生息,倭国这场仗本可避免,如今已经事态严重,臣认为还是以议和为主啊。”
     房玄龄的建议,大部分人都认同。
     刚经历过突厥大战,不管是百姓或者是军士,都应该再休养休养。
     而且大唐如今还没到能够支撑多线作战的补给。
     李世民一言不发的蹙眉,可内心也是倾向于房玄龄的计策。
     若他是将军,自然明白围魏救赵的办法,肯定会选择派兵去高句丽。
     可他是皇帝,不止要管天下兵马,还要管天下百姓。
     汉武帝的教训历历在目,不能盲目用兵。
     李承乾却撇了撇嘴道:“孤还没讲计划说完,你们切勿着急。”
     在场人一愣,纷纷都闭上嘴,看向李承乾,等着接下来的计划。
     又指了指辽东这片位置,李承乾解释道:“派兵并不是和高句丽开战,而是骚扰。”
     “高句丽兵马算是领邦之内强盛的,何况还有鞑靼和韦室、百济联盟,进攻肯定是需要大部分兵力,但骚扰就不同了。”
     “如今派兵前去,到达高句丽之时,正好是高句丽粮食成熟的季节。”
     “只需要派几个小分队,去阻止高句丽百姓收割稻田,高句丽来年必定粮食欠收,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他又如何支撑远距离作战?”
     “妙啊。”杜如晦眼前一亮道。
     房谋杜断。
     一向都是房玄龄出谋划策,杜如晦来判断。
     如今李承乾的方法,杜如晦都说妙,那说明确实是

第676章 防务问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