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1章 外贸合作商行[1/2页]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9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安,甘露殿。
     烛火摇晃,照的李世民的面庞忽明忽暗,奏折上的字也是忽明忽暗的。
     殿外忽然下起了细雨。
     李世民抬头听见雨声问道:“太子今日已经出发了吧?”
     “回禀陛下,太子殿下今日一早便已经乘船前往江南了。”张阿难躬身回应道。
     可能是批阅奏折累了,李世民起身伸了一个懒腰。
     “走吧,去立政殿。”
     “喏。”
     张阿难回应一声,便招呼着内侍们摆驾。
     稀稀拉拉的雨点敲打在瓦片之上。
     等李世民到立政殿的时候,长孙皇后还未入睡,坐在烛火前看着手中的书籍。
     可心思早就飘向了远方。
     具体去了哪,她自己都不知道。
     李世民故意没让人通报,靠近了长孙皇后,想知道对方看的什么书籍。
     可走近一看,发现长孙皇后停留在这一页,久久都没有翻至下一页。
     “观音婢?”轻柔的喊了一声。
     长孙皇后猛地一怔,扭头发现是李世民,连忙就要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李世民双手搂住长孙皇后的双肩道:“你在想什么呢?”
     “没什么。”
     长孙皇后抿了抿唇,想到了什么,抬头眨眼关心的问道:“陛下可用过膳了?”
     身为敬业的皇帝,李世民是经常忘记用膳。
     又或者说是不饿就不用,要真的饿了才会想到用膳。
     李世民颔首:“已经用过了 。”
     说着,看长孙皇后心思重重的样子,明白了些什么。
     “观音婢你是在担心承乾?”
     “嗯。”长孙皇后良久才轻应了一声,看向殿外的雨点:“听闻承乾今日一早便已经乘船去岭南了,如今下雨,也不知道承乾如何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
     何况李承乾坐的是船,如果没有下雨,她还没有如此担心。
     李世民微笑安慰:“承乾大了,不必担忧。何况尉迟敬德和侯君集跟着,身边还有几百侍卫,他们肯定会保护好他的。”
     “嗯。”
     虽然依旧担心,长孙皇后还是颔首点头。
     这样的长孙皇后,李世民也不知道如何劝说了。
     要说不担心是假的,他也是内心不平静。
     可他不能表现出来。
     如此优秀的儿子,李世民怎么会不担心呢。
     未来大唐的希望。
     李承乾越表现的优秀,李世民就越要给对方创造继承大统的机会。
     这样未来登基,才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
     “观音婢,夜深了......”
     不等李世民说出休息二字,长孙皇后忽然忽然问道:“陛下,承乾去岭南,冯盎那边真的没事吗?”
     身为皇后,有不少人弹劾冯盎这事,她怎么会不知道。
     一旦属实,那李承乾这次去岭南,岂不是羊入虎口,相当于把太子送过去当人质吗?
     听闻冯盎,李世民脸色铁青,也不太好看。
     “给冯盎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对大唐太子动手。”来自天可汗的底气。
     要是冯盎是个聪明人,那么他肯定不会拿李承乾来要挟。
     毕竟如今的大唐可不是他冯盎说造反就能造反的。
     一旦真这么做了,先不说他这个皇帝会不会御驾亲征,就朝堂内的武将都能够倾巢而出,一个冯盎根本不可能跟满朝武将抗争。
     救太子的名声,可比灭一国的名声更容易青史留名。
     长孙皇后抿着唇颔首。
     听见李世民如此有底气的话,她也反应过来了。
     是啊,李承乾是大唐太子,冯盎带点脑子也不会干出这样的事情。
     换做李世民,那就不一定了。
     最终,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的劝说下,终于带着担忧入睡了。
     。。。。。。
     细雨绵绵,一直下了三日。
     天气也渐渐的有些降温。
     李承乾终于到了江南吴郡码头,这里就是江南最大的粮食转运站。
     有着这个名头,吴郡过往的商贾也是越来越多,找活干的百姓更是蜂拥而至。
     加上码头的扩建,不少的商贾都开始布局水运了。
     所以吴郡的码头非常繁忙。
     站在船沿边的李承乾双手负背,看见了在码头排成一排的人。
     旁边尉迟敬德道:“这码头竟然比渭水码头还要大,这吴郡俺也不是第一次来了,没想到码头竟然聚集了这么多人。”
     这话说的李承乾还是有一些小傲娇的。
     粮食转运站,就是一个经济的风向标,寓意着

第561章 外贸合作商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