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0章 教育基金[1/2页]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9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真的假的?”
     “如此大的事,冲远不可能信口胡诌吧?”
     “真要是如此,寒门和穷苦百姓岂不是......”
     。。。。。。
     议论声越来越大。
     不少的世家官员听的脸色铁青,包括关陇那些官员也是面色难看。
     如果真的过个五年,十年,那未来岂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想到此,都是一阵后怕。
     崔家倒下了,如今不少人都是看向了王珪,毕竟他是谏议大夫,有直言劝谏的权力。
     在不少世家官员眼神的压迫下,王珪想了想,硬着头皮出列道:“陛下,臣有不解之处,还希望太子殿下能够解惑。”
     “讲。”李世民就知道这群世家官员肯定会跳出来。
     毕竟每年多了几千个读书人,对世家的威胁不算大,要是被李承乾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成千上万的寒门学子和贫苦百姓家孩子涌出来,世家肯定会按捺不住。
     哪怕郑仁基这个京兆尹也是想要出来阻止,毕竟他们郑家是做这门生意的,被李承乾搞得如今很多地方都不要郑家的书籍和笔墨纸砚了。
     收益大打折扣。
     主家那边都来了无数封信函,询问其情况。
     郑仁基哪敢冒头,崔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只能好言相劝主家那边。
     “太子殿下。”王珪扭头对李承乾拱手道:“如此之多的花费,请问出自何处?”
     闻言,官员们也醒悟过来了。
     读书人多,对朝廷确实是好事。
     可这些钱从何而来?
     光听孔颖达说多少多少钱,准备招多少多少学子。
     可如此巨大的花费,总不能国库出吧?
     李承乾早就准备好了王珪的问题,这些世家找麻烦,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套。
     说句难听的不就是欺负朝廷穷嘛。
     “当然是孤出。”李承乾简明扼要的仰着脖子道。
     你不是想知道嘛?
     那就大大方方的告诉你,老子有钱。
     王珪眉头一皱:“那太子殿下可曾想过,如此之多的学堂,并不是一时兴起,今日花费人力物力去建造,明日要是银钱短缺就能停的。如此之多的学子,太子殿下能否持续的供应下去呢?”
     “当然。”李承乾回答的非常自信。
     “那太子殿下,准备每年拿出多少银钱,填补这些学堂呢?”王珪咄咄逼人的问道。
     周围官员纷纷颔首。
     要说李承乾有钱,他们不置可否,确实有钱。
     长安城如今就李承乾生意是最火爆的。
     羡慕也羡慕不来。
     可王珪所言之事,也是在情理之中。
     有钱归有钱,大唐有钱的多了去了,可明显如此之多的学堂收取低价的束修,是在亏本经营。
     那么每年肯定是不小的数目。
     再多的钱也经不起如此亏损。
     李世民眉头紧锁,对于这个问题,他也非常想知道。
     如果是每年亏损几十万贯,他觉得这件事有待商榷,绝对不能让李承乾如此胡闹下去。
     “这就不费王大夫挂心了。”李承乾自信满满的回应道:“别说十几万贯,哪怕是每年亏损几十万贯,孤相信大唐也不会缺少了教育。”
     “孤筹办这学堂,不是为了赚取银钱,做教育哪能不亏钱的。不亏钱的教育,那不叫教育,那叫生意。想要让大唐人人识字读书,不简单,但孤就是喜欢挑战这个难度。”
     “孤希望大唐孩子,人人有书读,每个人都能够吃饱穿暖,这就是孤想要给他们的结果。别说是十年二十年,关于教育,哪怕是百年,千年都是大计。若将来,孤会告诉自己的子子孙孙,教育这事是关乎大唐千秋万代之事,绝对不能马虎,哪怕赔钱都要干。”
     声音铿锵有力。
     太极殿瞬间寂静无比,文武百官的耳中全都是李承乾回荡的声音。
     振聋发聩。
     不少大儒看向李承乾的时候,眼睛朦胧,好像他的背后有一道金光一般,耀眼夺目。
     多少文人墨客都想要做到,可他们无一人能够办到。
     世家贵族有能力办到,可他们却袖手旁观,抬高书价和纸张的价格,来赚取暴利。
     使得读书人越来越少,能够读得起书的都是世家子弟。
     李世民听了这段话,瞬间改变了想法。
     没错,李承乾说的很对,读书是关乎大唐千秋万代之事,哪怕赔钱都要干。
     大唐江山想要越来越好,需要的读书人就要越来越多。
     然而王珪则是张了半天嘴,说不出任何一句反驳的话。
     李承乾站在道德制高点,而王珪是存着小心思的,所以本就心虚,根本不敢大义凛然的去指责李承乾的行为。
     他不指责,可有

第530章 教育基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