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3章 突厥特区[2/2页]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9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少的大臣都在。
     其中还有一部门五姓七望的官员,他们现在看李承乾是又恨又惧。
     恨的是李承乾总找他们五姓七望的麻烦,他们总结出来自家也没有挖李家祖坟,怎么太子总跟他们过不去。
     惧的是李承乾的手段。
     审判俘虏这件事一日不定,他们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李承乾又抽什么风,把突厥这群文臣将领拉去朱雀门前来一场公审。
     “儿臣拜见父皇。”
     “来啦。”李世民抬头看了眼行礼的李承乾,露出了一个笑容道:“之前你交上来的官员名单朕和大臣们商议了一下,是不是该派一些老练的官员前去,你这派的都是一些年轻的官员,是否有些不妥?”
     去年科举中榜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都派他们去,李世民还是有担忧的。
     李承乾却不这么认为,拱手道:“父皇,新人事新作风,老练的官员已经熟悉了大唐的官僚体系,如今突厥运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如果派他们去,不一定是好事。”
     新人事新作风。
     李世民和大臣们嘴里默念了几遍,觉得很新颖。
     改革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所以大家很容易接受了李承乾的意见。
     那就是改革。
     而且大唐也改了许多,从朝廷虽然不明令禁止商贾,但私下对商贾还是有排斥的态度,到现在太子带头鼓励从商。
     税收也是多了起来。
     李世民支持李承乾的原因可不仅仅是李承乾给他的银钱,而是长安城的税收才短短半年就高于过去一年的税收。
     收上来的不是粮食,反而全是铜钱和布帛。
     对此,李世民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国库钱多了,大家都开心。而且百姓也没有吃不饱饭,反而似乎生活更好了,每次私下都能听见侍女和内侍们在宫中议论,说家里做了小生意,现在生活好了许多。
     以前都是他们这些内侍和侍女往家里寄东西,现在轮到家里给他们寄东西。
     这种转变,李世民还是非常欣慰的。
     “好,既然太子如此说,那朕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去办。”李世民拍板道:“即刻让官员去突厥上任,另外突厥也按照太子的意思,以后就叫突厥特区,实行军政两制。”
     “封李道宗为突厥军区司令。”
     关于这个军区司令,李世民也是请教过李承乾。
     李承乾给出的意思,相当于是行军总管的意思。
     这让李世民感觉新颖,而且司令似乎更贴合实际。
     大臣们也是从李世民这里听到了解释,感觉没什么问题,可以接受,不就是行军总管嘛,只是一个代名词罢了。
     “突厥特区五十年内的税制不需要向大唐缴纳,所有税均用于突厥特区建设,算是大唐给与突厥百姓第一个利民政策。而突厥特区除非有请求,不然军队不得搅扰民生,突厥内部也组织警卫队,维持突厥治安,人选就有......”
     李世民说了一大堆,基本上都是李承乾制定好的。
     相当于是一国两制。
     但跟后世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学习完全顺应大唐,突厥除了节日不变,其余的全都改变了。
     这也是李承乾坚持的。
    喜欢。
  

第433章 突厥特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