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魏征和李靖离开东宫的时候满脸都是带着震惊。
     征服大海四个字,好像深深印刻在了他们的心底。
     之前李靖听说李承乾要对突厥用兵,还满心激动。
     可征服大海,可比出征突厥更令人兴奋。
     如果成功了,必定青史留名啊。
     一个是突厥,一个是大海,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魏征,你说某能不能跟太子殿下说一声,某也去岭南,训练海军?”李靖想了想,感觉征服大海怎么也比出征突厥有意思。
     而且成功征服大海,一不会让陛下猜忌,二能够千古留名。
     怎么算都划算。
     这可是千年以来都没有人能够完成的事情。
     几年都走不完的大海,要是让他完成了,这得是多大的壮举。
     魏征从震惊中回神,不善的看了眼李靖。
     “太子殿下不是让代国公去打听突厥一事了吗?岭南之事就别掺合了,老夫还要在岭南等着代国公的捷报呢。”
     说着,他便大踏步离开了。
     哼!
     想抢功劳,做梦。
     李靖不敢置信的看着魏征的背影,又看了眼身后的东宫大门,最终叹息一声,双手负背的走向了自己的马车。
     几日后。
     三省下发了魏征去岭南的圣旨,李承乾还专门相送。
     “老师,给你安排了百名护卫,此去岭南路途遥远。学生已经安排了运粮的商船一路护送老师抵达江南,届时从江南再前往岭南。”
     粮道是从林邑运往岭南,再从岭南经过海运到达江南。
     江南作为中转站,在用小一些的货船经内河运往长安。
     如果从陆运,最少需要半年时间,而且路途之中粮食消耗也不小。
     走水路要快许多。
     从林邑运粮到长安最多也就三月,消耗也小。
     魏征内心微微感动,看了眼身后的长安城叹息一声:“老夫此去数年不得归,还望太子殿下万事小心。”
     “嗯,老师,学生一定谨记。师母在长安,学生定会看护,老师就放心处理岭南和林邑之事。”李承乾点点头。
     古代人均寿命五六十。
     魏征也四十好几了,还要奔波去岭南之地,有时候李承乾都不忍心。
     可为了大唐,为了以后的计划,不得不如此安排。
     现在能够信任的两个人,李靖已经计划着让他出征突厥,这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最主要突厥之战,少不了李靖。
     魏征又要去岭南。
     一下子朝堂少了两大助力。
     老臣派的一些人,不是不能用,就是……年纪最小的都五十好几了,再让人家出远门办事,有些不尽人意了。
     魏征跟李承乾说了两句,便和夫人裴寂,长子魏叔玉告别。
     站在身后的李承乾最看不得这种分别的一幕,撇过了头。
     待魏征上了马车前往码头。
     李承乾这才对公孙达道:“你去送老师上船,另外将岭南和林邑那边的情况告诉老师,当初我们就在那里的势力,也交给老师。”
     “是。”公孙达领命,也是跟着上了马车。
     马车很快消失在视线内。
     李承乾这

第299章 相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