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前,有一个宋国的国王去打猎。”张扬针对圣师的问题,先从讲故事开始,“在打猎过程中,弓丢了,他想要找回来。
     侍者曰:宋人遗之,宋人拾之,无妨。
     国王遂不再找回。
     仁者闻之,曰:不对,人遗之,人拾之,何必宋人?
     德者闻之,曰:不对,遗之,拾之,何必人?
     智者闻之,曰:不对,一切皆色相,何有得失?”
     他把宋人遗弓,关于儒释道的辩论,在新的天地转换了一种方式讲述了出来。
     “道友以为,三者之言,谁对谁错?谁高谁低?”张扬反问道。
     圣师在沉思。
     “三者之言,都对!”张扬继续说道,“窃以为,连国王和侍者,也无错。
     盖因,国王是从财产出发,丢失了财产之后,想找回来,这是人之天性。
     而侍者,则是从宋国出发,认为这把弓会被宋人捡到,都在宋国之内,故无需找回。
     后续的仁者、德者、智者,也都有各自的出发点。
     ‘人、‘得失、‘空色就是三者的根本。
     有教无类,既无所见,可以教?
     当见众生!
     宋人可教,非宋人是否可教?
     人可教,非人是否可教?
     故,所见皆可教,曰:有教无类!”
     圣师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而周围的其他弟子,则是在回想张扬的那个故事。
     在那个故事里面,包含着认识天地的多重境界。
     尤其是在徐青眼前,他感觉天地之间,就好像突然闪过了一条线。
     他的道,就是要追寻对手的道法、招式、力量划过天地间的一条“线”,并循着这条“线”出招,才能击中对手,甚至可以后发而先至。
     为了找到这条“线39;,他参悟各种道法,以期提升更多的见识,才能寻找到那一剑。
     可是,当见识越多之后,他反而越迷茫。
     而现在,听到大师兄阐述的故事以后,他的眼前仿佛一切都消失了,就剩下那道在天地间不断闪过的一条条线!
     这些“线条”,就是他一直在苦苦追寻的天机!
     这也是他的道!
     “原来如此!”
     徐青眼前忽然开朗,一步迈入合道境。
     而此时,张扬和圣师的论道,还在继续。
     有的时候是圣师问,张扬按照他理解的来解答;有的时候是张扬问,圣师来解答。
     两人之间的“一问一答” ,以及相互之间的讨论,就是圣道和武道之间的一次碰撞。
     张扬过去的知识、见闻、甚至见解,成了圣师圣道最好的“养料”,推动着圣道不断提升;而圣师的圣道提升,也成了张扬武道不断借鉴、学习,并运用的“养料”。
     两者相辅相成。
     而圣道和武道不断碰撞之间激射出的“火花”,则是成了旁听众人最大的好处。
     一场论道,持续足足三天。
     论道结束之后,张扬的境界,已经来到了合道境后期。
     而圣师,则是显得更加平和了,所有气息全部内敛,看起来就是“普普通通”的老头子。
     张扬看着众多已经进入顿悟中的青云弟子,抬手示意了圣师一下,站起来带着圣师去了自己的别墅。
     “圣师伯伯,接下来你怎么安排?”张扬询问道。
     论道结束,两人又回到了私人关系。
     圣师笑着说道:“一年之前,我就已经有了安排,欲把圣地全

第950章 有教无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