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4章 萧衍《登北顾楼诗》[1/2页]

诗词一万首 咸鱼耀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登北顾楼诗
     萧衍
     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
     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
     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
     历览穷天步,矖瞩尽地域。
     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
     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
     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
     ……
     赏析:
     《登北顾楼》是梁武帝萧衍创作的一首描绘登楼所见所思的诗歌,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开篇不凡,彰显帝王气度
     “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起笔便不同凡响。身为帝王,出行时仪仗威严,而在此处却停下马车、停止警戒,转而悠闲游览,尽显从容与兴致。“暂游识”表明此次登楼并非寻常漫步,而是带着增长见识、体察万物的目的,为诗歌奠定庄重而闲适的基调,凸显帝王视角下对世间万物的审视。
     二、细腻绘景,展现山川之险与美
     1. 登山过程与山势描绘:“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登山情景。清扫道路后从容巡游丘壑,继而缓步攀登,“肆”字尽显悠然自得。“雁行上差池”描绘随行队伍如雁阵般参差不齐前行,“羊肠转相逼”生动刻画山路蜿蜒曲折,一个弯道紧接一个弯道,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登山之趣与山势之蜿蜒。
     2. 登楼远眺之景:“历览穷天步,矖瞩尽地域”,诗人登上北顾楼,极目远眺,仿佛能望尽天地边际,尽显视野开阔与心境豪迈,展现出帝王俯瞰天下的磅礴气势。“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向南见城池与险要地势相连,向北望楼阁临水,深潭无底、高岸难测,从宏观角度勾勒出北顾楼周边山川形势的险要与壮阔,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氛围,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 近景细节之美:“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诗人将目光拉近,古老岛屿上石头奇特如人工构造,新洲上鲜花繁盛如织锦。“旧屿”与“新洲”、“石”与“花”形成鲜明对比,一静一动、一古一新,为画面增添丰富层次感与色彩感,从细微处展现自然之美。
     三、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全诗虽未直接抒情,但通过对登山、登楼所见之景的描绘,处处渗透诗人情感。从从容登山到极目远眺,从山川险要到细微景致,展现出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叹与对世间万物的洞察。诗中的壮阔之景与细腻之景相互交织,既体现帝王的豪迈气魄,又蕴含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使诗歌韵味悠长,引发读者对天地山川的敬畏与对世间万象的思考。
     《登北顾楼》以其独特视角、细腻笔触与宏大格局,将写景与抒情巧妙融合,是展现萧衍诗歌艺术特色与思想境界的佳作。
     ……
     解析:
     1. 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
      解析:“歇驾”表明皇帝停下马车,出行时为保障安全和秩序的“行警”也随之停止。“回舆”即调转车头,“暂游识”体现此次出行目的是暂时游览,增长见识。此句从出行的变化切入,展现出一种从庄重政务到闲适游览的转变,凸显出萧衍作为帝王在繁忙事务中特意抽出时间来领略风光、体察事物的心境。
     2. 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
      解析:“清道”是帝王出行的常规准备,清扫道路以显庄重。“巡丘壑”表明沿着山丘与沟壑巡游,体现出对周边山水的细致探寻。“缓步”描绘出登山时不紧不慢的悠然姿态,“肆登陟”中“肆”有尽情之意,强调诗人尽情享受攀登过程,透露出一种从容闲适,享受自然的心境。
     3. 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
      解析:“雁

第604章 萧衍《登北顾楼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