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87章 任昉《苦热诗》[1/2页]

诗词一万首 咸鱼耀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苦热诗
     任昉
     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倾光望转蕙,斜日照西垣。
     既卷蕉梧叶,复倾葵藿根。
     重簟无冷气,挟石似怀温。
     霢霂类珠缀,喘吓状雷奔。
     ……
     赏析:
     任昉的这首《苦热诗》,生动且细腻地描绘出酷热难耐的景象,通过多维度的描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种炙热的氛围,展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
     一、开篇点题,热意初显
     “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诗的开篇点明时间是清晨。旭日初升,烟云被迅速卷散,炽热的阳光毫无阻挡地直射进东边的窗户。“烈景”一词直接点出阳光的强烈,“入东轩”则将这股热意具象化,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束强光带着滚滚热浪照进屋内,使屋内温度陡然升高,为全诗奠定了酷热的基调,让读者初步领略到“苦热”的滋味。
     二、光影移动,强化热感
     “倾光望转蕙,斜日照西垣”,描绘阳光的移动。诗人望着倾斜的阳光照在转动的蕙草上,随后又照向西边的墙垣。阳光的这种移动,一方面暗示时间的推移,从清晨到午后,太阳持续照耀,热度不断累积;另一方面,无论阳光照到何处,都传递着炽热,进一步强化了酷热的感觉,让读者体会到酷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蔓延。
     三、植物描写,侧面烘托
     “既卷蕉梧叶,复倾葵藿根”,诗人通过描写植物在酷热下的状态,从侧面烘托炎热程度。芭蕉和梧桐的叶子因高温而卷曲,原本向着太阳的葵藿,其根部也仿佛被高温炙烤得倾斜。这些植物的反应,表明酷热已对万物造成影响,连平日里生机勃勃的植物都难以承受,更凸显出天气的极端炎热,让读者从侧面感受到酷热对自然万物的“折磨”。
     四、生活细节,切身体会
     “重簟无冷气,挟石似怀温”,从生活细节入手,写诗人的切身体会。即便铺了多层竹席,也感受不到丝毫凉意,抱着石头,竟觉得石头如同怀揣着温热,仿佛一切物体都被高温“同化”。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让读者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诗人在酷热环境中的煎熬,使“苦热”之感更加真实可感。
     五、夸张描绘,酷热极致
     “霢霂类珠缀,喘吓状雷奔”,运用夸张手法将酷热推向极致。“霢霂”指小雨,这里说小雨落下像珠子般连成串,并非清凉的雨,而是像被高温炙烤得成串落下,给人一种闷热潮湿的感觉。“喘吓状雷奔”,形容人们因酷热而喘气,声音如同惊雷奔走,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酷热下呼吸急促、不堪忍受的状态。这种夸张的描写,将酷热带来的影响渲染到极致,让读者深刻体会到“苦热”的难耐。
     六、艺术特色
     1. 多维度描写:从阳光直射、光影移动,到植物状态、生活细节,再到对小雨和人们喘气的描写,多维度展现酷热,使读者全面感受炎热氛围。
     2. 侧面烘托与夸张:借助植物对酷热的反应侧面烘托,同时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小雨和人们喘气状态,增强感染力,强化读者对“苦热”的感受。
     3. 情景交融:通过描写酷热景象,融入诗人自身在酷热中的煎熬感受,情景交融,让读者能真切体会诗人对酷热天气的“苦”意。
     ……
     解析:
     1. 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解析:“旭旦”明确时间为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此时,天空中的烟云被迅速“卷”走,展现出一种明快又急促的动态,仿佛清晨的宁静被瞬间打破。“烈景”即强烈的阳光,“景”通“影”,强调阳光的炽热与明亮。它毫无阻碍地“入东轩”,直接照进东边的窗户,“入”字生动地表现出阳光的穿透力和不可阻挡之势。这句诗开篇便将酷热的源头——强烈的阳光引入画面,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束带着滚滚热浪的光线直射屋内,屋内温度瞬间升高,为全诗定下酷热难耐的基调。
    &

第587章 任昉《苦热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