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5章 王融《法乐辞?歌出国》[1/2页]

诗词一万首 咸鱼耀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法乐辞?歌出国
     王融
     飞策辞国门,端仪偃郊树。
     慈爱徒相思,中闺空恋慕。
     夙隶乖往涂,骏足独归路。
     举袂谢时人,得道且还去。
     ……
     赏析:
     《法乐辞·歌出国》由王融创作,以佛教人物(或蕴含佛教寓意)离开家国为线索,展现了求道者毅然决然舍弃世俗情感,踏上求道之路,追求精神超脱的历程。
     一、开篇离国场景描绘
     1. 飞策辞国门,端仪偃郊树: “飞策”描绘出求道者策马疾驰,迅速离开国门的画面,体现出其离开的果断与急切。“端仪”刻画求道者身姿端正,有着庄重的仪态,“偃郊树”表示他在郊外的树下稍作停留。开篇两句通过动作与姿态的描写,勾勒出求道者离开国家时的场景,既展现出其坚定决心,又有一种庄重之感,为全诗定下毅然决然又不失庄严的基调,引发读者对其离开缘由及后续发展的好奇。
     二、世俗情感的纠葛呈现
     1. 慈爱徒相思,中闺空恋慕: “慈爱”通常指父母长辈的疼爱,“徒相思”表明尽管父母对求道者充满慈爱与思念,但这种情感在求道者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道路上,只能徒留相思。“中闺”指代家中的女性眷属,如妻子等,“空恋慕”表示她们对求道者的恋慕之情也只是徒劳。此句细腻描绘出求道者离开后,家中亲眷的情感状态,从侧面反映出求道者为了追求佛法,不得不割舍世俗的亲情与爱情,突出了他求道决心之坚定,同时也展现出世俗情感与求道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诗歌情感更为丰富复杂。
     三、独自踏上求道归途
     1. 夙隶乖往涂,骏足独归路: “夙隶”可能指往日的下属或同伴,“乖往涂”说明这些人不能与求道者一同踏上前行的道路,各奔东西。“骏足”指代求道者所骑的骏马,“独归路”强调求道者只能独自骑着骏马踏上求道的归程。此句进一步渲染求道者的孤独,即便无人相伴,他依然坚定地选择独自前行,突出了他在求道之路上的孤独与执着,强化了其为追求佛法不畏孤独、勇往直前的形象。
     四、表达得道而去的决心
     1. 举袂谢时人,得道且还去: “举袂”即举起衣袖,是一种告别的动作,“谢时人”表示求道者向世间众人告别。“得道且还去”明确表达他追求的是得道,一旦实现便会离去。此句点明求道者的最终目标和坚定决心,表明他不为世俗所羁绊,一心只为追求佛法真谛,当有所得后便会决然离开世俗世界,升华了诗歌追求精神超脱的主题,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求道者对佛法追求的纯粹与坚定。
     五、艺术特色
     1. 场景与情感交融:诗中通过离国、郊外停留、亲眷思念、独自上路、告别世人等场景描写,巧妙融入求道者与亲眷的情感,如父母的慈爱、中闺的恋慕,以及求道者内心的坚定与孤独。场景转换自然流畅,情感表达细腻真挚,使读者能深刻体会到世俗情感与求道理想碰撞下人物内心的复杂情绪,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 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飞策”“端仪”“独归路”“举袂谢时人”等动作和姿态描写,生动塑造出一个身姿端正、果断坚定、为求道不畏孤独、毅然割舍世俗情感的求道者形象。读者仿佛能看到他策马离去的背影,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定信念,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极具画面感。
     ……
     解析:
     1. 飞策辞国门,端仪偃郊树
      动作与姿态刻画: “飞策”一词,生动地展现出主人公挥动马鞭,策马如飞般迅速离开国门的情景,“飞”字强调了离开时的急切与决然,透露出一种毫不迟疑的决心。“端仪”描绘出主人公身姿端正、仪态庄重,即便在匆忙离开之际,依然保持着一种沉稳与肃穆。“偃郊树”则表明主人公在离开都城,行至郊外树木旁时,稍作停歇。
    

第545章 王融《法乐辞?歌出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