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诗?解佩去朝市
沈约
朝市深归暮。浮东川而西顾。
逢天地之降祥。值日月之重光。
非余情之信芳。奉高宴于柏梁。
观鬬兽于虎圈。游西园兮登铜雀。
讲金华兮议宣室。昼武帷兮夕文昌。
佩甘泉兮履五柞。簪枍栺兮绂承光。
托后车兮侍华幄。游渤海兮泛清漳。
天道有盈缺。寒暑递炎凉。
一朝卖玉碗。眷眷惜余香。
曲池无复处。桂枝亦销亡。
清庙徒肃肃。西陵久茫茫。
薄暮余多幸。嘉运重来昌。
忝稽郡之南尉。典千里之光贵。
别北芒于浊河。恋横桥于清渭。
望前轩之早桐。对南阶之初卉。
非余情之屡伤。寄兹焉兮能慰。
眷昔日兮怀哉。日将暮兮归去来。
……
赏析: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为沈约所作,以诗人的经历与感慨为线索,展现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人生境遇的转变及对往昔的复杂情感。
一、主题内容
1. 往昔荣华回顾:诗的开篇描绘从朝市暮归,展现曾置身于繁华的宫廷生活。“逢天地之降祥,值日月之重光”暗示身处太平盛世,得以参与诸多宫廷活动,如“奉高宴于柏梁”“观鬬兽于虎圈”等,生动呈现出昔日在宫廷中的尊荣与热闹,体现诗人对过往宫廷显赫生活的追忆。
2. 世事无常感慨:“天道有盈缺,寒暑递炎凉”点明世事如同自然规律般变幻无常。“一朝卖玉碗,眷眷惜余香”用具体事例,描绘曾经富贵之人一朝落魄,只能卖玉碗聊以慰藉,凸显命运的巨大落差。“曲池无复处,桂枝亦销亡。清庙徒肃肃,西陵久茫茫”进一步渲染繁华消逝后的衰败,曾经的游乐之地、象征美好的事物不复存在,宗庙与陵墓也只剩荒凉,抒发对世事变迁、荣华难久的深沉感慨。
3. 当下境遇与感悟:“薄暮余多幸,嘉运重来昌”表明虽历经沧桑,仍觉自己幸运,迎来新机遇,任稽郡南尉,掌管一方事务。“别北芒于浊河,恋横桥于清渭”体现对往昔都城生活的留恋,“望前轩之早桐,对南阶之初卉”描绘新环境,借眼前之景表达虽有变迁,寄身此地也能获些许安慰。“眷昔日兮怀哉。日将暮兮归去来”则流露出对往昔复杂情感,在时光流逝中,萌生回归平静生活的念头。
二、艺术特色
1. 今昔对比鲜明:诗中通过往昔宫廷荣华与如今世事变迁、自身境遇转变的强烈对比,如过去参与宫廷盛宴、观赏斗兽等热闹场景与当下繁华消逝、人事凋零的对比,以及昔日身处都城与如今任职地方的对比,深刻展现世事无常,强化情感表达,使读者更能体会诗人感慨。
2. 借景抒情与用典巧妙:借“曲池”“桂枝”“清庙”“西陵”等景象,营造衰败、荒凉氛围,抒发对繁华逝去的哀伤。多处化用典故,如“柏梁”指汉武帝与群臣在柏梁台宴饮联句,“宣室”为汉文帝与贾谊议事之处,这些典故不仅增添文化底蕴,还生动展现往昔宫廷生活,使诗歌内容更丰富深刻。
3. 情感真挚且细腻:诗人真实表达对往昔荣华的怀念、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对当下境遇的复杂情绪及对回归本真的渴望。从对过往生活细致回忆,到对命运变迁无奈叹息,再到对新环境的感受,情感层层递进,细腻入微,引发读者共鸣。
4. 结构清晰自然:诗歌以时间与经历为序,先回顾往昔宫廷生活,接着描述世事变化,再叙述当下境遇与感悟,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流畅,如从回顾荣华到感慨无常的转折,以及从感慨无常到讲述当下的衔接,浑然天成,使整首诗结构完整统一。
……
解析:
1. 朝市深归暮,浮东川而西顾
解析:“朝市深归暮”,描绘诗人整日周旋于朝市,直至暮色降临才踏上归途。 “朝市” 指代朝廷与集市,是权力角逐与世俗繁华之地,“深”字凸显诗人深陷其中的状态,“暮”既点明时间,也渲染出疲惫与迟暮氛围,暗示官场生活的漫长与劳累。“浮东川而西顾”,写诗人乘船行于东川之上,却频频向西回望。 “浮” 字给人漂泊之感,而 “西顾” 这一动作,表明诗人对过去所处之地(可能暗指京城或曾经的权力中心)充满留恋或牵挂,为下文回忆往昔经历做铺垫。两句结合,借归途中的场景,引出对往昔朝市生活的回忆与感慨,奠定了全诗略带沧桑的情感基调。
2. 逢天地之降祥,值日月之重光
解析:这两句描述诗人曾身处一个吉祥如意、光明重照的时代。 “逢” 和 “值” 都表示恰逢、遭遇,强调时间上的巧合。“天地之降祥”寓意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上天降下祥瑞的表现;“日月之重光”象征着政治清明、君主圣明,如同日月再次焕发光芒。此句一方面展现出诗人往昔所处时代的繁荣昌盛,暗示诗人曾在这样的盛世中享受尊荣;另一方面,也为后文荣华消逝、世事变迁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 非余情之信芳,奉高宴于柏梁
解析:“非余情之信芳” 诗人自谦并非自身品性高洁美好,有自谦之意,同时暗示能参与接下来的活动并非全凭自身德行。“奉高宴于柏梁” 则明确指出诗人有幸在柏梁台参加盛大宴会。“柏梁” 台为汉武帝所建,此处借 “柏梁宴” 这一典故,展现诗人曾身处宫廷的尊荣,参与过如柏梁台宴这样的宫廷盛事,反映出其往昔在宫廷中的显赫地位,也从侧面体现出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热闹。
4. 观鬬兽于虎圈,游西园兮登铜雀
解析:“观鬬兽于虎圈” 描绘诗人在虎圈观看斗兽表演,这是古代宫廷中常见的娱乐活动,体现出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娱乐性,反映出诗人往昔生活的丰富与多彩,同时也从侧面展现出当时贵族的享乐之风。“游西园兮登铜雀”,西园和铜雀台都是建安时期着名的园林与建筑,曾是文人墨客聚集、宴游赋诗之地。诗人提及游览西园、登上铜雀台,不仅表明其游历过这些着名场所,还暗示自己曾参与过类似建安文人的雅集活动,彰显往昔生活的高雅与闲适,进一步渲染了曾经宫廷生活的美好与难忘。
5. 讲金华兮议宣室,昼武帷兮夕文昌
解析:“讲金华兮议宣室”,“金华”指金华殿,“宣室”为未央宫前殿正室,这里代指在金华殿讲学,在宣室殿商议国事,表明诗人曾参与朝廷重要的学术研讨和政治决策,体现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凸显往昔在政治与文化层面的积极参与。“昼武帷兮夕文昌”,“武帷” 与 “文昌” 分别指代不同的宫廷建筑,诗人白天在武帐处理军事相关事务,晚上在文昌殿从事其他政务或活动,说明诗人每日行程紧密,周旋于各类宫廷事务之中,从早到晚都投身于朝廷事务,全面展现出其往昔在宫廷中忙碌且重要的政治生活。
6. 佩甘泉兮履五柞,簪枍栺兮绂承光
解析:“佩甘泉兮履五柞”,“甘泉”“五柞” 皆为汉代宫殿名,“佩” 和 “履” 形象地描绘诗人佩戴着甘泉宫相关的印绶或配饰,行走在五柞宫之中,象征着诗人曾在这些宫殿中出入,拥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可自由活动于重要宫廷场所。“簪枍栺兮绂承光”,“枍栺”“承光” 同样是宫殿名称,“簪” 指头上插着与枍栺宫相关的簪饰,“绂” 指系在身上的承光宫的印绶带,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进一步强调诗人在宫廷中的尊荣地位,全身皆佩戴与不同宫殿相关的象征物,表明其在宫廷生活中的深度参与和较高的身份地位。
7. 托后车兮侍华幄,游渤海兮泛清漳
解析:“托后车兮侍华幄”,诗人乘坐于后面的车子,侍奉在华丽的帐幕之中,这一场景体现出诗人作为侍从或臣子,跟随在尊贵之人身边,出入皆有华丽的排场,凸显其往昔在宫廷中的从属但荣耀的地位,暗示其与上层统治阶层关系密切。“游渤海兮泛清漳”,描绘诗人或跟随、或自行游历渤海、泛舟清漳的情景。渤海与清漳,一个辽阔壮观,一个清澈秀丽,这两句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游历经历,从侧面反映出往昔生活的自在与惬意,不仅局限于宫廷之内,还能畅游于广阔天地之间,增添了生活的丰富性与浪漫色彩。
8. 天道有盈缺,寒暑递炎凉
解析:这两句以自然现象类比人生境遇。“天道有盈缺”,就像天体运行有月圆月缺,象征着世间万物都有兴盛与衰落的变化。“寒暑递炎凉”,寒暑交替,炎凉变换,进一步强调自然规律的循环往复,不可抗拒。诗人借此感慨人生也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充满着变化与无常,为下文叙述从荣华到落魄的转变做铺垫,引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使诗歌的情感从对往昔的追忆过渡到对命运无常的思考。
9. 一朝卖玉碗,眷眷惜余香
解析:“一朝卖玉碗”,用具体事例生动展现命运的急剧转变,曾经富贵之人如今落魄到只能变卖玉碗维持生计,“一朝” 突出变化的突然性,强调命运无常的残酷。“眷眷惜余香”,即便玉碗已拿去变卖,仍恋恋不舍地珍惜着它残留的香气,这里的 “余香” 象征着过去荣华生活的点滴痕迹,体现出落魄之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虽已失去荣华,但仍对过去念念不忘,以细腻的情感表达
第501章 沈约《八咏诗?解佩去朝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