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威武雄壮,持戟士兵奋力开辟宽阔的道路,显示出前行的无畏与力量,展现出队伍的勇猛气势。“班剑”指饰以花纹的剑,持班剑的护卫像翅膀一样簇拥在高大的车辆两旁,“翼高车”不仅体现出对乘车者的保护,更从侧面烘托出乘车者的尊贵地位,同时展现出队伍的严整有序,强化了整个场面的庄重威严氛围。
4. 三军且莫喧,听我奏铙歌
解析:前文着重描绘了盛大威严的出行场景,此句笔锋一转,发出“三军且莫喧”的指令,瞬间使喧闹的场面安静下来,营造出一种肃穆等待的氛围。“听我奏铙歌”则点明接下来的核心内容,引出下文对铙歌的描述,强调铙歌演奏的重要性,为全诗增添了庄重感与仪式感,预示着这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5. 清鞞惊短箫,朗鼓节鸣笳
解析:此句描写铙歌演奏中的各种乐器。“清鞞”指清脆的鼙鼓,“惊短箫”说明短促的箫声给人带来的听觉冲击,“朗鼓”强调鼓声的响亮,“节鸣笳”表明胡笳声节奏分明。这些乐器相互交织,共同演奏出激昂热烈的旋律,充分展现了鼓吹乐的特色,营造出强烈的音乐氛围,给人以震撼的听觉感受。
6. 人心惟恺豫,兹音亮且和
解析:“人心惟恺豫”描述了人们在听到铙歌后的心理感受,“恺豫”表示欢乐、愉悦,说明铙歌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振奋与共鸣,使人心生喜悦之情。“兹音亮且和”则是对铙歌声音特点的进一步描述,“亮”突出声音的响亮,“和”强调声音的和谐,表明铙歌不仅音量宏大,而且各乐器配合协调,展现出音乐的美感与感染力。
7. 轻风起红尘,渟澜发微波
解析:这两句以自然景象来衬托铙歌演奏的氛围。轻柔的微风吹起地面的红尘,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微波,看似与铙歌演奏无关的自然描写,实则巧妙地将乐声的感染力具象化。仿佛铙歌的激昂旋律如同微风与水波,能够触动周围的一切,使自然景象也与之呼应,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营造出一种乐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悠然、宏大之感。
8. 逸韵腾天路,颓响结城阿
解析:“逸韵”指美妙的乐韵,“腾天路”形象地描绘出乐声仿佛能够升腾到天际,极言乐声的高远悠扬,展现出乐声的强大传播力和感染力,仿佛能够冲破空间的限制,直达云霄。“颓响”指乐声的余响,“结城阿”表示乐声的余音萦绕在城角久久不散,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乐声在空间中的回荡效果,深化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9. 仁声被八表,威震振九遐
解析:“仁声”在这里指铙歌所传达出的仁义、正义之声,“被八表”表示这种声音能够传遍八方之外,强调了仁德的传播范围之广。“威震振九遐”则突出军队的威严能够远震到极远的地方,展现出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威望。此句将铙歌与国家的仁德和军威联系起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表明此次活动是秉持正义、彰显国威的重要行动。
10. 嗟嗟介胄士,勖哉念皇家
解析:“嗟嗟”为感叹词,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介胄士”指身着铠甲、头戴头盔的将士们,“勖哉”意思是勉励,此句以直接呼吁的方式,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牢记自己对皇家的责任和使命,奋勇效力。这不仅是对将士们的鼓舞,更是将诗歌对国家的歌颂与对将士的期望紧密结合,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在激昂的情感中结束全诗,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
句译:
1. 朱路扬和鸾,翠盖耀金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色的车子,车铃叮当作响,翠绿的车盖,金花闪耀光芒。
2. 玄牡饰樊缨,流旌拂飞霞。
黑色的雄马装饰着华丽缨带,飘动的旌旗仿佛轻拂云霞。
3. 雄戟辟旷途,班剑翼高车。
锋利的长戟开辟宽阔道路,饰纹的宝剑护卫高大车辆。
4. 三军且莫喧,听我奏铙歌。
三军将士暂且不要喧闹,听我奏响激昂的铙歌。
5. 清鞞惊短箫,朗鼓节鸣笳。
清脆的鼙鼓与短促的箫声相和,响亮的战鼓为鸣笳打着节拍。
6. 人心惟恺豫,兹音亮且和。
人们心中满是欢乐愉悦,这乐音响亮而又和谐。
7. 轻风起红尘,渟澜发微波。
微风轻轻吹起红尘,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微波。
8. 逸韵腾天路,颓响结城阿。
美妙的乐韵仿佛直上云天,余音袅袅萦绕在城角。
9. 仁声被八表,威震振九遐。
仁义之声传遍四面八方,军威震撼极远的地方。
10. 嗟嗟介胄士,勖哉念皇家。
哎呀呀,将士们啊,努力奋进,牢记为皇家效力。
……
全译:
红色的马车铃声悠扬,翠绿车盖金花闪耀光芒。
黑色雄马装饰着樊缨,飘动的旌旗似轻拂云霞。
手持雄戟开辟宽阔道路,佩班剑的卫士护卫高车。
三军将士暂且莫要喧闹,且听我奏响激昂的铙歌。
清脆鼙鼓与短箫声相和,响亮战鼓为鸣笳把节拍。
人们心中洋溢欢乐愉悦,这乐音响亮且和谐动人。
微风轻轻扬起地面红尘,平静水面泛起层层微波。
美妙乐韵仿佛直上云天,袅袅余音萦绕城角不散。
仁义之声传遍四面八方,军威远扬震慑九州天涯。
哎呀呀,身披甲胄的将士们,努力奋进,时刻牢记为皇家效力。
喜欢。
第326章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朱路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