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5章 夏侯湛《秋夕哀》[1/2页]

诗词一万首 咸鱼耀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秋夕哀
     夏侯湛
     秋夕兮遥长,哀心兮永伤。
     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
     听蟋蟀之潜鸣,睹游雁之云翔。
     寻修庑之飞檐,览明月之流光。
     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
     玉机兮环转,四运兮骤迁。
     衔恤兮迄今,忽将兮涉年。
     日往兮哀深,岁暮兮思繁。
     实有感于予心,怆怆兮其多恨。
     愿托言以通怀,怅辞穷而情蕴。
     何吾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
     ……
     赏析:
     《秋夕哀》是夏侯湛借秋夜之景倾诉内心哀伤的佳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情感内涵
     1. 秋夜引发的深沉哀伤:诗的开篇“秋夕兮遥长,哀心兮永伤”直抒胸臆,点明秋夜漫长,而诗人内心的哀伤无尽,奠定了全诗悲伤的基调。秋夜的漫长仿佛是诗人哀愁的延伸,这种哀伤并非一时之感,而是长久地萦绕心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痛苦的深沉与持久。
     2. 孤寂与百无聊赖的心境:“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诗人在屋中整理帷幕,拖着鞋子在空房徘徊,这两个动作描绘出诗人无所事事、孤寂烦闷的状态。空荡的房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在秋夜的烘托下,更显孤独与落寞,使读者能共情诗人此时百无聊赖却又被愁绪填满的心境。
     3. 秋景触动的复杂情感:诗中对秋景的描写,如“听蟋蟀之潜鸣,睹游雁之云翔”“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蟋蟀潜鸣的凄清、游雁云翔引发的漂泊之感、树木在风中的萧瑟以及台阶覆霜的清冷,不仅渲染了秋夜的孤寂凄凉,更触动了诗人复杂的内心。这些秋景可能勾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对人生境遇的无奈等多种情感,体现出诗人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4. 时光与命运的感慨:“玉机兮环转,四运兮骤迁”,将时光的流转比作玉机环转,四季更迭迅速,诗人感慨时光飞逝。结合前文的哀伤,暗示诗人在时光的流逝中,命运或许并未如己所愿,从而产生深深的无奈与悲哀。“衔恤兮迄今,忽将兮涉年”进一步表明诗人长久以来一直承受着某种痛苦,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痛苦并未减轻,反而因岁月的积累愈发深沉,表达出诗人对时光与命运的无力感。
     5. 难以排遣的愁绪:“日往兮哀深,岁暮兮思繁”,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诗人的哀伤愈发深沉,年末时思绪更加纷繁复杂。诗人试图“托言以通怀”,却“怅辞穷而情蕴”,发现言辞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何吾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更是强调内心烦乱纠结,笔墨难以尽述。这一系列表达突出了诗人愁绪的深重,以及难以排遣的苦闷。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歌巧妙地将内心的哀伤融入秋夜的景色描写之中。秋夜的漫长、蟋蟀的潜鸣、游雁的云翔、树木的萧萧风声、台阶的霜白等秋景,无一不渗透着诗人的哀伤。秋景作为情感的载体,烘托出诗人孤寂、凄凉、忧愁的心境,而诗人的情感又赋予秋景更深层次的内涵,情景相生,营造出浓厚的悲剧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夜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痛苦。
     2. 细腻的描写与动作刻画:诗中对诗人的动作描写细腻入微,如“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寻修庑之飞檐,览明月之流光”,“结帷”“屣履”“寻”“览”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活动,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孤寂与无聊。同时,对秋景的细腻描写,如“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将秋夜的萧瑟清冷刻画得入木三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画面感。
     3. 情感的层层递进:诗歌情感表达层层深入。开篇点明哀伤基调后,通过描写秋景和自身活动,进一步渲染孤寂之情;接着感慨时光与命运,深化哀伤的内涵;最后强调愁绪难以排遣,将情感推向高潮。这种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逐步深入地理解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感受到诗人痛苦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4. 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修饰,却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如“日往兮哀深,岁暮兮思繁”“何吾心之烦错,宁翰墨之能传”等语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让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奈,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
     解析:
     1. 秋夕兮遥长,哀心兮永伤。
      解析:起句便点明时间为秋夜,“秋夕”即秋天的夜晚。“遥长”突出秋夜给人的漫长之感,这种时间上的漫长营造出一种深沉、静谧且略带压抑的氛围。“哀心”直白地表明诗人内心充满哀伤,“永伤”则着重强调这份哀伤并非短暂的情绪波动,而是长久地萦绕心头,深深扎根在诗人心中,为全诗定下了沉痛哀伤的情感基调,让读者瞬间沉浸于诗人所营造的悲伤氛围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 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
      解析:“结帷兮中宇”描绘诗人在屋室之中整理帷幕。“结帷”这一动作,看似平常,却暗示了诗人此时的百无聊赖,借整理帷幕这一行为来打发漫长的秋夜时光。“中宇”明确了空间位置,使场景更具画面感。“屣履兮闲房”进一步刻画诗人拖着鞋子在空旷的房间里踱步。“屣履”一词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拖沓、缓慢的行走姿态,透露出其内心的烦闷与无所适从。“闲房”强调房间的空荡,无人陪伴,衬托出诗人的孤寂,从动作和环境两个方面,细腻地展现出诗人在秋夜中孤寂、无聊的心境,为下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做铺垫。
     3. 听蟋蟀之潜鸣,睹游雁之云翔。
      解析:诗人将笔触转向周围的秋景,“听蟋蟀之潜鸣”,在寂静的秋夜中,听到蟋蟀在暗处低声鸣叫。蟋蟀的鸣叫是秋天典型的声音,“潜鸣”二字,不仅表现出蟋蟀隐藏的状态,更增添了一份幽静与凄清之感。这种细微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被诗人捕捉到,以动衬静,愈发凸显秋夜的静谧与冷清,同时也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内心,勾起一丝愁绪。“睹游雁之云翔”,诗人目睹大雁在云端翱翔。大雁在秋季迁徙,云翔的大雁这一景象,一方面让人联想到季节的更替,时光的流逝;另一方面,大雁的迁徙往往给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可能引发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联想,或对远方亲友的思念,通过对这两种秋景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触动诗人复杂的情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惆怅与感慨。
     4. 寻修庑之飞檐,览明月之流光。
      解析:“寻修庑之飞檐”,诗人沿着长长的走廊,探寻着飞檐的踪迹。“寻”字体现出诗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漫步状态,在秋夜的烦闷中,不自觉地在建筑周围徘徊。“修庑”强调走廊的漫长,“飞檐”是古代建筑的特色部分,给人一种高耸、轻盈的感觉。诗人对飞檐的探寻,或许是在寻找一种寄托,又或许是在这秋夜中试图从周围环境中找到一丝慰藉。“览明月之流光”,诗人抬头观赏明月洒下的流动光芒。明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寄托着思念、孤独等情感。“流光”描绘出月光如水,缓缓流淌的动态感,清冷的月光不仅照亮了秋夜,也照进了诗人的内心,更增添了秋夜的清冷孤寂之感,同时,月光的流动

第235章 夏侯湛《秋夕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