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飞鸟赋
夏侯湛
余园有飞鸟,余出于庭而观之。 其始来也,若惊风之至,飘焉而疾; 其止也,若静波之沈,戢焉而没。 或凌赤霄以轻举,或翳苍林而委羽。 或朱羽丹喙,或缟衣素毳。 缤纷往来,嘈嗷鸣集。 忽其引喙低翔,或矫翼高翥。 邈飘眇而难察,差池出而相追。 尔乃群飞戏于空衢,颉颃翥以徘徊。 翔雾雨而弄音,曦日光而振衣。 其始逝也,若洒汉而倾; 其返也,若江海之流漫。 于是仲春之月,百卉丛生。 逍遥乎兰皋,徘徊乎椒涂。 顾见众鸟,集于茂木。 有鸣鸠之拂羽,有仓庚之弄音。 清风翕习,来集予庭。 戏于阶除,逍遥乎檐楹。 含和修容,绝粒长生。 仰羡斯鸟,欲飞而升。 托精灵于轻举,仰矫翼而抚凌。 思假梦以通灵,悲人生之长勤。 虽松乔之有慕,孰能若斯之不营。
……
赏析:
夏侯湛的《观飞鸟赋》以细腻笔触描绘飞鸟百态,借景抒情,展现了作者对飞鸟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具有独特艺术魅力。
一、主题思想
1. 对飞鸟自由的赞美与向往:文中详细刻画飞鸟的各种姿态与生活场景,如“其始来也,若惊风之至,飘焉而疾;其止也,若静波之沈,戢焉而没”,展现飞鸟动静间的自在。它们“凌赤霄以轻举”“翳苍林而委羽”,自由穿梭于天地山林,这种自由的生活状态引发作者深深向往,如“仰羡斯鸟,欲飞而升”直白表达了对飞鸟自由的倾慕。
2. 对人生辛劳的感慨:在观赏飞鸟过程中,作者联想到自身人生境遇。“思假梦以通灵,悲人生之长勤”一句,表明作者渴望借梦境与飞鸟般的自由通灵,却只能悲叹人生长久的辛劳。通过飞鸟自由与人生辛劳的对比,凸显作者对人生沉重负担的无奈与感慨。
3. 对超脱境界的追求:“含和修容,绝粒长生”描绘飞鸟仿佛处于一种和谐、超脱尘世的状态,无需为物质生活奔波。作者虽羡慕仙人松乔的长生,但更向往飞鸟这种不营于世俗事务的超脱境界,反映出作者对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二、艺术特色
1. 生动的描写:对飞鸟的描写细致入微且生动形象。从飞鸟的行动姿态,如到来、停歇、高飞、低翔等,到外观特征,如羽毛颜色、鸟喙形状,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朱羽丹喙,或缟衣素毳”,通过鲜明色彩对比展现飞鸟外观多样;“忽其引喙低翔,或矫翼高翥”,准确捕捉飞鸟瞬间动作,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飞鸟灵动之美。
2. 丰富的修辞手法:运用大量比喻,“其始来也,若惊风之至,飘焉而疾;其止也,若静波之沈,戢焉而没”,将飞鸟来去比作惊风与静波,生动表现其速度与姿态变化。还运用对偶,如“或凌赤霄以轻举,或翳苍林而委羽”,增强文章节奏感与形式美,使描写更加工整、富有韵律。
3. 巧妙的抒情方式: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手法。先细致描绘飞鸟自由美好的生活场景,再自然引出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对人生的感慨。将情感融入对飞鸟的描写中,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引发读者共鸣,同时借飞鸟寄托对超脱境界的追求,深化主题。
4. 清晰的结构:文章以作者观鸟为线索展开,先写飞鸟总体印象,接着从不同角度描写飞鸟姿态、外观、活动等,再由鸟及人,抒发自身情感与思考,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使读者能跟随作者思路,逐步体会文章内涵。
……
解析:
1. 余园有飞鸟,余出于庭而观之。
解析:开篇简洁明了,作者直接陈述自家园林中有飞鸟,自己出于庭院去观赏它们。这种直白的表述,为全文奠定了纪实性的叙述基调,迅速将读者带入到作者观鸟的情境之中,引出下文对飞鸟的具体描绘。
2. 其始来也,若惊风之至,飘焉而疾;其止也,若静波之沈,戢焉而没。
解析:此句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描写飞鸟到来时,将其比作突然刮起的惊风,“飘焉而疾”突出了飞鸟速度之快,如同疾风骤至,展现出其动态的迅猛;而当飞鸟停歇时,又将其比作平静水波的下沉,“戢焉而没”描绘出飞鸟收敛羽翼,悄然隐没的姿态,体现出其静态的轻盈与安静。动静之间的强烈对比,鲜明地勾勒出飞鸟在不同状态下的独特姿态,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飞鸟行动的敏捷与停歇时的静谧。
3. 或凌赤霄以轻举,或翳苍林而委羽。
解析:这里描绘了飞鸟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场景与姿态。“凌赤霄以轻举”,“凌”有凌驾、超越之意,“赤霄”指代高空,此句展现出部分飞鸟能够凭借轻盈的身姿,高高地飞翔在天际,体现了它们志向高远、追求广阔天空的豪迈气概;“翳苍林而委羽”,“翳”表示遮蔽、隐藏,描绘了另一些飞鸟选择隐匿于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悠然地落下羽毛,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安于山林栖息的闲适之感。这两种场景的描绘,展示了飞鸟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也暗示了它们不受拘束、自由选择的特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4. 或朱羽丹喙,或缟衣素毳。
解析:从飞鸟的外观特征进行描写。“朱羽丹喙”,“朱”和“丹”都表示红色,生动地刻画了拥有红色羽毛和红色鸟喙的飞鸟,给人以鲜艳夺目之感,凸显其色彩的艳丽;“缟衣素毳”,“缟”指白色的丝织品,“素”表示白色,描绘出如同身着白色衣服、披着素色细毛的飞鸟,呈现出一种素雅洁净之美。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了飞鸟羽毛颜色和外观形态的丰富多样,让读者对飞鸟的外观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印象。
5. 缤纷往来,嘈嗷鸣集。
解析: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众多飞鸟活动的场景。“缤纷往来”从视觉方面,展现出飞鸟们来来往往,穿梭不息的热闹纷繁之态,“缤纷”一词强调了飞鸟活动的频繁与多样,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嘈嗷鸣集”则从听觉角度,模拟出飞鸟聚集在一起时发出的嘈杂鸣叫声,“嘈嗷”生动地表现出鸟群鸣叫的喧闹,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鸟儿们欢快的叫声,进一步强化了飞鸟群聚时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画面感。
6. 忽其引喙低翔,或矫翼高翥。
解析:再次聚焦于飞鸟的动态描写。“忽其引喙低翔”,“忽”体现出动作的突然性,“引喙”描绘飞鸟伸长鸟喙的姿态,“低翔”表明其贴近地面飞行,这一描写呈现出飞鸟在低空飞行时的专注与灵动;“或矫翼高翥”,“矫翼”意为举起翅膀,“高翥”表示高高飞起,刻画了飞鸟忽而振翅高飞的矫健姿态。通过对飞鸟高低不同飞行姿态的描写,展现了它们动作的敏捷多变,以及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能力。
7. 邈飘眇而难察,差池出而相追。
解析:“邈飘眇而难察”,“邈”和“飘眇”都形容飞鸟飞行时高远、缥缈的样子,说明飞鸟飞得高远,身形模糊,难以仔细观察,给人一种神秘、悠远的感觉,强调了飞鸟飞行范围的广阔和其行动的灵动性;“差池出而相追”,“差池”原指参差不齐,这里描绘飞鸟先后错落飞出并相互追逐的情景,展现出飞鸟之间活泼有趣的互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与趣味性。
8. 尔乃群飞戏于空衢,颉颃翥以徘徊。
解析:“尔乃”起到承接上文,进一步描述的作用。“群飞戏于空衢”,描绘众多飞鸟成群结队地在空中宽阔的道路上嬉戏,“空衢”将天空比作飞鸟的道路,形象地展现出它们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颉颃翥以徘徊”,“颉颃”指鸟儿上下飞翔,“翥”表示高飞,“徘徊”则描绘出飞鸟在空中盘旋的姿态,生动地刻画了飞鸟群在空中自由自在、上下翻飞、盘旋嬉戏的欢乐场景,体现出它们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9. 翔雾雨而弄音,曦日光而振衣。
解析:此句描绘了飞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活动。“翔雾雨而弄音”,当遇到雾雨天气时,飞鸟依然在空中翱翔,并欢快地啼鸣,“弄音”表现出飞鸟在雾雨中享受飞行、鸣叫的愉悦,仿佛在与雾雨嬉戏;“曦日光而振衣”,在阳光照耀时,飞鸟展开翅膀晾晒,如同抖动衣裳一般,“曦”有晾晒之意,“振衣”赋予飞鸟拟人化的动作,展现出飞鸟在阳光下的惬意与自在,体现了它们适应不同环境且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10. 其始逝也,若洒汉而倾;其返也,若江海之流漫。
解析:又一次运用形象的比喻来描写飞鸟离去与返回的情景。“其始逝也,若洒汉而倾”,将飞鸟开始离去的情景比作银河倾泻,“洒汉”指银河,形容飞鸟离去时如银河之水般迅速、磅礴,数量众多且气势宏大;“其返也,若江海之流漫”,把飞鸟返回比作江海水流蔓延,展现出飞鸟返回时如同江海之水般浩浩荡荡,强调其归巢时的壮观场面,从整体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凸显飞鸟群体行动时的震撼效果。
11. 于是仲春之月,百卉丛生。
解析:此句点明时间为仲春,描绘出此时的环境背景。仲春时节,各种花卉蓬勃生长,“百卉丛生”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这一环境描写不仅为飞鸟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色彩的背景,也暗示了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飞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为下文作者进一步描写飞鸟在这一季节的活动做铺垫。
12. 逍遥乎兰皋,徘徊乎椒涂。
解析:“逍遥”和“徘徊”描绘出飞鸟悠然自得的姿态。“兰皋”指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椒涂”指两旁种着椒树的道路,飞鸟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停留,展现出它们在优美自然环境中的闲适与惬意,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这种自然、和谐生活环境的喜爱与向往。
13. 顾见众鸟,集于茂木。
解析:作者环顾四周,看
第229章 夏侯湛《观飞鸟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