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5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十五》[2/2页]

诗词一万首 咸鱼耀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和庆祝,从侧面展现出社会秩序的恢复和人们生活的安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4. 膳夫司荐,式宴且衎
      解析:“膳夫”是古代掌管宫廷饮食或祭祀膳食的官员,“司”表示掌管、负责,“荐”有进献之意,所以“膳夫司荐”指膳夫负责进献食物,说明宴会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式”在这里作为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宴”即宴会,“衎”意为欢乐、和乐。“式宴且衎”描绘出人们在宴会上欢乐庆祝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丰收后的喜悦氛围,体现出和平时期人们生活的愉悦和满足。
     5. 谁其赞之,我有高贤
      解析:“谁其赞之”以设问的形式引发思考,“赞”在这里可理解为辅助、佐助,意思是谁来辅佐国家呢?紧接着“我有高贤”给出答案,表明国家拥有贤能之士来辅助治理。这两句强调了贤才对于国家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性,说明国家的安定与繁荣离不开贤人的智慧和努力,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贤才的推崇和对国家人才济济的欣慰。
     6. 渐离风尘,混入丘园
      解析:“渐离”表示逐渐远离,“风尘”常用来指代尘世的喧嚣、纷扰,特别是与官场、政治相关的复杂事务和纷争。“混入”并非贬义,而是融入之意,“丘园”指代田园,代表着宁静、自然的乡村生活。此句描绘了贤能之士在完成对国家的辅佐后,逐渐远离尘世的纷扰,归隐田园,过上宁静淡泊的生活。这反映出贤才们不贪恋功名利禄,追求内心宁静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暗示了和平时期人们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
     7. 农不易亩,工不改肆
      解析:“农”指农民,“易”有改变之意,“亩”指代农田,“农不易亩”说明农民能够安心地在自己的田地上耕种,无需因战乱等因素而改变耕种的土地或生活方式,体现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工”代表工匠,“改”即改变,“肆”指作坊、店铺,“工不改肆”表示工匠们能够在自己的作坊中继续从事原本的工作,无需因外界干扰而变动。这两句描绘出和平环境下,社会各行各业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活动,反映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
     8. 弦歌载路,欢洽四塞
      解析:“弦歌”指用琴瑟等弦乐器伴奏歌唱,常用来表示礼乐教化或欢乐的氛围。“载路”意思是充满道路,形容弦歌之声在道路上随处可闻,展现出一种欢乐祥和、文化昌盛的景象。“欢洽”表示欢乐融洽,“四塞”指代四方边境,意味着这种欢乐融洽的气氛弥漫全国,从内地到边疆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两句诗描绘出和平盛世下,百姓生活富足、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理想社会状态的赞美和歌颂。
     ……
     句译:
     1. 既克其师,将止其乱:
     已经战胜了敌军,即将平息这场战乱。
     2. 登此西岳,望国之蕃:
     登上这西岳华山,眺望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3. 黍稷既登,笾豆有践:
     黍稷等谷物已经成熟收割,祭祀的笾豆等礼器整齐排列。
     4. 膳夫司荐,式宴且衎:
     膳夫负责进献食物,举办宴会人们欢乐开怀。
     5. 谁其赞之,我有高贤:
     靠谁来辅佐国家呢?我们拥有贤能的高士。
     6. 渐离风尘,混入丘园:
     他们逐渐远离尘世纷扰,归隐到田园之中。
     7. 农不易亩,工不改肆:
     农民无需改变耕种的田地,工匠无需变动作坊。
     8. 弦歌载路,欢洽四塞:
     一路上弦歌之声不断,欢乐的气氛充满四方边境。
     ……
     全译:
     如今已然成功战胜敌军,这场长久以来的战乱也即将彻底平息。
     于是,登上那雄伟的西岳华山,极目远眺,心中满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殷切展望。
     看呐,黍稷等各类谷物都已成熟,顺利收割归仓。祭祀用的笾豆等礼器,整齐地排列开来,呈现出庄重而有序的模样。
     掌管膳食的膳夫,正有条不紊地进献各种食物,一场盛大的宴会就此开启,众人在宴会上欢乐开怀,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氛围。
     要问是谁在辅佐国家走向这般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拥有众多贤能的高士。
     然而这些贤才,在功成之后,渐渐远离尘世的喧嚣纷扰,悄然归隐到宁静的田园之中。
     在这太平盛世里,农民们安心地在自己的田地上耕耘劳作,无需改变耕种的土地;工匠们也能专注于自己的手艺,无需变动作坊。
     走在道路上,弦歌之声不绝于耳,欢乐融洽的气氛弥漫在国家的四方边境,从繁华的内地到遥远的边疆,处处都沉浸在这一片欢乐祥和之中。
    喜欢。
  

第155章 潘岳《关中诗十六章 其十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