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赏析:
《归园田居·其二》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细腻笔触与真挚情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的田园画卷,深入剖析此诗,能更深刻领略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情趣与精神世界。
一、田园之宁:远离尘嚣的静谧生活
1. 隔绝世俗的清幽环境:“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起笔便点明诗人所处的乡村环境。“野外”表明居所位于远离城市的乡野,“罕人事”说明少有世俗的人际交往与应酬;“穷巷”描绘出所处街巷的偏僻,“寡轮鞅”则强调几乎没有车马的喧嚣。这两句从人事与交通两方面,营造出一种极为清幽、宁静的氛围,展现出田园生活与世俗官场的鲜明区别,凸显出诗人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2. 内心宁静的诗意写照:“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进一步描绘诗人在田园的日常状态。白天关上柴门,并非刻意回避,而是享受这份宁静,“掩荆扉”的动作透露出一种与外界纷扰主动隔绝的姿态。“虚室”不仅指空荡荡的房间,更象征着内心的虚空宁静,“绝尘想”表明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内心已完全摒弃尘世的杂念与欲望,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境界,实现了外在环境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
二、人情之朴:纯真质朴的乡村情谊
1. 质朴纯粹的人际交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描绘诗人与乡邻的往来场景。“时复”说明这种往来并非频繁,却自然而真实;“墟曲”指乡村的偏僻角落,“披草共来往”生动展现出诗人与乡邻拨开草丛,在乡间小路上穿梭往来的画面,充满质朴的生活气息。这种往来不同于官场的虚与委蛇,没有功利目的,纯粹而自然。
2. 农事为基的交流内容:“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将这种质朴情谊推向高潮。诗人与乡邻相见,交谈的内容只有桑麻的生长情况。“无杂言”强调交流内容的纯粹,没有世俗的闲言碎语、是非纷争,只关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事。这不仅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单纯质朴,也反映出诗人融入田园生活,以农事为乐、以农人为友的心境,展现出一种简单而真挚的人际关系。
三、忧乐之思:田园生活的复杂情愫
1. 丰收在望的喜悦与满足:“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诗人以欣喜的口吻描述田园劳作的成果。随着时间推移,桑麻不断生长,开垦的土地也日益宽广。“日已长”“日已广”,生动展现出农作物蓬勃生长与田园规模逐渐扩大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成果的自豪与满足,这种喜悦源于对田园生活的亲身参与和辛勤付出。
2. 天灾威胁的忧虑与隐忧:然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笔锋一转,流露出深深的忧虑。虽然眼前
第83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