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7章 陶渊明《桃花源诗》[2/2页]

诗词一万首 咸鱼耀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祭祀时用的礼器,“俎豆犹古法”表明桃花源人在祭祀等礼仪活动中,依然遵循着古老的传统方式,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衣裳无新制”说明桃花源人的穿着保持着过去的样式,没有追求新奇的款式,反映出这里的生活质朴简单,不受外界时尚潮流的影响,凸显了桃花源内风俗的古朴,人们注重内在精神和传统的延续,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
     9.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解析:“童孺纵行歌”描绘了儿童们自由自在地一边行走一边唱歌的欢乐场景,展现出孩子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天性,体现了桃花源内良好的成长环境。“斑白欢游诣”则刻画了老年人也欢快地游玩相聚的画面,反映出桃花源内老有所乐的生活状态。这两句通过描写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欢乐,全面展现了桃花源内和谐、幸福的生活氛围,无论老少都能在这个社会中享受生活,体现了社会的安定与美好。
     10.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解析:“草荣识节和”意思是看到草木繁荣生长,就知道时节气候温和宜人,“木衰知风厉”指看到树木凋零,便知晓寒风凛冽、季节变化。此句描绘桃花源人通过观察自然草木的荣枯变化来感知时节更替,表明他们与自然紧密相连,顺应自然规律生活。同时,也体现出桃花源内生活的简单纯粹,人们无需复杂的历法知识,仅凭借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就能安排生活,反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智慧。
     11.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解析:“纪历志”指记载岁时节令的历书,“虽无纪历志”表明桃花源内没有专门的历书来记录时间。然而,“四时自成岁”说明他们依据自然的四季变化,依然能够自然地形成一年的时间概念,顺利安排生活与生产。这两句进一步强调桃花源人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突出了他们生活的质朴与自在,无需外界复杂的计时方式,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指引,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12. 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
      解析:“怡然有馀乐”描绘出桃花源人怡然自得、充满快乐的生活状态,他们在简单的生活中享受着无尽的欢乐。“于何劳智慧”则是反问,意思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哪里还用得着费尽心机、劳神费力去追求那些复杂的东西呢?此句表达了桃花源内人们生活的轻松自在,没有世俗的纷争和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强调了这种简单、纯粹生活所带来的精神满足,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与向往。
     13.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解析:“奇踪”指代桃花源这一神奇的地方,“隐五百”表明它隐匿于世长达约五百年(从秦朝到东晋太元年间)。“一朝敞神界”表示桃花源在某一天忽然像神仙境界一样向世人敞开。此句感慨桃花源隐藏之久以及它的出现如同神迹,强调了其神秘性和特殊性,同时也暗示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隔绝,以及理想世界在现实中的短暂呈现。
     14.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解析:“淳”指桃花源内民风淳朴,“薄”代表外界世俗风气的浇薄,“既异源”表明桃花源与外界在本质上截然不同。“旋复还幽蔽”说明由于这种本质差异,桃花源很快又重新回到了幽深隐蔽的状态,再次与世隔绝。此句揭示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难以融合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难以在现实中长久存在的无奈与感慨。
     15.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解析:“借问”表示假设询问,“游方士”指云游四方、见识广博的人。“焉测尘嚣外”意思是这些见识广博的人又怎能揣测尘世之外桃花源的奥秘呢?此句通过反问,强调桃花源的神秘性和超脱尘世的特点,突出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差距,凡人难以理解和触及,进一步强化了桃花源作为理想之地的独特与不可及。
     16.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解析:“愿言”表达诗人的愿望,“蹑清风”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希望能踏着清风,轻盈地飞翔。“高举寻吾契”表示诗人想要高高飞起,去寻找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共同追寻桃花源所代表的理想境界。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尽管深知理想难以实现,但依然不放弃寻找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美好生活的信念,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
     句译:
     1.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秦始皇扰乱了天下的纲纪,贤能的人纷纷躲避那个乱世。
     2.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像夏黄公、绮里季等避隐到商山,桃花源里的这些人也离开了尘世。
     3.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他们过去的踪迹逐渐被埋没,来时的路径也渐渐荒芜废弃。
     4.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桃花源人互相招呼致力于农耕,太阳落山后就各自回家休息。
     5.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桑树和竹子垂下浓密的树荫,豆类和谷物根据时节种植。
     6.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春天养蚕收获长长的蚕丝,秋天庄稼成熟却无需缴纳赋税给官府。
     7.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荒僻的小路在朦胧中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呼应。
     8.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祭祀仍依照古老的礼仪,衣裳还是过去的样式,没有新的款式。
     9.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儿童们自由自在地边走边唱歌,老人们欢快地游玩相聚。
     10.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看到草木繁荣就知道时节暖和,看到树木凋零就知道寒风猛烈。
     11.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四季的变化自然形成一年。
     12. 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
     人们怡然自乐,还有什么必要劳神费思呢?
     13.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这神奇的踪迹隐匿了五百年,一天之间像神仙境界般向世人敞开。
     14.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桃花源的淳朴与世俗的浇薄本源既然不同,很快又再次隐藏起来。
     15.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请问那些云游四方的人,又怎能揣测尘世之外的事呢?
     16.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我愿踏着清风,高高飞起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
     全译:
     秦朝嬴政搅乱了天下纲纪,贤良之士纷纷逃避那乱世。
     像夏黄公、绮里季隐居商山,桃花源众人也远避尘世消逝。
     他们往日的踪迹渐渐被淹没,来时路径也逐渐荒芜废弃。
     大家相互招呼致力于农耕,日落便各自回家安息。
     桑树竹林垂下浓密树荫,豆类谷类按时节栽种培育。
     春天养蚕能收获长长的蚕丝,秋天庄稼成熟无需缴纳王税。
     荒僻小路在隐约中交错相通,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祭祀遵循古老的礼法,衣裳仍保持旧时形制。
     孩童们纵情欢歌随意行走,老人们愉悦游玩自在前往。
     看到草木繁荣便知时节暖和,见树木凋零就晓寒风凛厉。
     虽无历书标记岁月时日,四季自然交替构成一岁。
     人们怡然自乐欢乐无尽,哪里用得着劳神费思?
     这奇妙踪迹隐匿了五百年,一日间如神界豁然展现。
     桃花源淳朴与世俗浇薄根源迥异,很快又重新隐入幽僻。
     请问那些云游四方的人,怎能测知尘世之外的奥秘?
     但愿能脚踏清风,展翅高飞寻觅与我志趣相投者。
    喜欢。
  

第77章 陶渊明《桃花源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