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零四章 忧患[2/2页]

朕法 明日边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任由蒙烈发展,大汉的北部将不得安宁。
     对于蒙烈的崛起,内阁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扶持一个新的部落势力,对抗蒙烈。
     济州城的忽雷,正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反攻。
     奈何他的能力平平,且实力不济,目前只有几万骑兵,纵使有大汉在背后鼎力相助,也未必能打的过蒙烈。
     忽雷也多次向大汉请求,希望能派兵相助。
     但都被内阁驳回,甚至都没能送到王秦面前。
     眼下,大汉占据了关中,魏国的继承者齐国也灭亡了。
     沙罗内部斗争激烈,普特苏玛返回楼淄后,就与拜特登为首的勋贵地主集团发生了军事冲突,奥莉帕拉趁机东进,这场内战,必将使沙罗元气大伤,大汉只需要静候时机,便可出兵消灭这个对手。
     所以,大汉当前,最迫在眉睫需要击垮的对手就是铁木部。
     兵部认为,既然陇南战事结束,可调龙治前往燕都布防。
     以龙治的能力,北境必然无忧。
     但王秦却不想调动龙治,大汉疆土万里,不能指望一个龙治。
     这不利于大汉的良性发展,他必须培养一批新的将领,撑起大汉的军事领域。
     带兵打仗方面,除了龙治,还有陈寻。
     就在王秦考虑调动陈寻前往北境时,陈寻却上书恳求解甲归田。
     王秦的心情顿时差到极点了。
     他召见陈寻,问道:“飞鸟尽,良弓藏,难道你是害怕朕也会这么做?”
     陈寻摇头答道:“不是,末将只是厌倦了打仗,不想再面对死亡。”
     “……”
     王秦竟然无言以对,他自以为自己是明君,不会对这些功臣妄动屠刀,就能令这些臣子安心卖命,却不想还是有人想着离开。
     而离开的理由,让他一时间不知如何反驳。
     “朕再给你三天时间考虑,你先退下吧。”
     王秦挥手道。
     陈寻叹了口气,拱手退去。
     陈寻去意已决,王秦看得出来,他没办法挽留一个一心想归于平凡生活的人。
     只能重新考虑人选,王秦将兵部拟造的将领名册拿出来,一一查阅。
     韩德在灞下屯兵,不可动。
     蒋虎、蔡鲶皆在南方镇守,以他们的能力,未必能打的过蒙烈。
     水军的几名将领,就不用想了,他们只善水战,让他们去北境,只会让人笑话。
     只能从韩翼、倪俊等人考虑。
     倪俊作战勇猛,确实可以考虑,但打仗除了勇猛,更多的还需要谋略。
     韩翼之前是讨伐魏国的主力将领,颇有谋略,就是有时太过于冒进。
     王秦对这二人都不太满意。
     “唉。”
     王秦叹了口气,惆怅的看向天边。
     三天后,陈寻再次入宫觐见皇帝,这一次皇帝没有强求,只是询问他关于对北境的看法。
     陈寻思索片刻道:“铁木部渐渐做大,确是我北境之患,现在是春天,待到秋冬之际,为了获取物资,必然要侵犯我边境。”
     “末将以为,扶持忽雷对抗蒙烈,未必可行,忽雷能力平平,不是蒙烈的对手,需遣一上将前往坐镇,龙治都督最合适不过了。”
     王秦道:“龙治于陇南有重任,不可妄动。”
     陈寻又道:“末将还有一人选可以推荐,只是此人脾气古怪,想必陛下也曾听说过。”
     “何人?”
     王秦追问。
     陈寻道:“他曾是赵国的名将,只是脾气古怪,不善交际,得罪了权贵和石霖,因此辞官回乡。”
     王秦眉头一皱,“赵国还有这样一位名将?我要的将领,是能替我镇守北境,打压铁木部的。”
     “此人与草原各部交手几十年,没人比他更熟悉草原,只要此人愿意出山,北境必然无恙。”
     陈寻回答道。
     “何人?”
     王秦问。
     陈寻道:“李皕。”
     “李皕?好像有点耳熟?”
     王秦若有所思。
     陈寻介绍道:“李皕,是唯一一个不属于聂家的骑兵将领,他在北境时,多次抗击草原各部,最厉害的一次,曾率两千骑兵,深入草原,差点就活捉了当时的云国皇帝。”
     “现年六十岁,但他老当益壮,仍有搏虎驱狼之力,我很早之前就想将他推荐给陛下,只是时机不成熟,如果有谁能替大汉守住北境,抗击铁木部,那么,非此人莫属。”
     听完陈寻的强力推荐,王秦点了点头,立刻派天狼卫去寻此人。
     谈完公事,王秦又与陈寻说起了两人这些年的经历,非常感慨道:“你我君臣,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啊。”
     “陛下珍重。”
     陈寻也有些不舍,但他不愿再带兵打仗,也不想在朝堂上尔虞我诈,他只想归于乡野。
     见陈寻的身影渐行渐远,王秦的眼神充满失落。
     又一个老朋友离开自己了,他离孤家寡人又近了一步。
     不久,天狼卫寻到了李皕。
     李皕正在乡间耕田,见有官差来寻自己。
     他知道,该是自己出山的时候了。
     他等这一刻,等了十几年。
     “爷爷!”
     “爹!”
     李皕的儿子、孙子孙女们有些恐慌。
     李皕安抚他们:“不用害怕,你们只管在家安心劳作,也不必担心我,我这一去,是要实现此生之志。”
    喜欢。
  

第五百零四章 忧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