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关其思自己想伐胡国。
     但是现在胡国国君防备心很重,他一时找不到机会,所以只能借打猎来麻痹自己。
     关其思道:“这有何难?国君只需要在明日的大会上,提出想要攻打其他国家的想法,然后臣言可伐胡,国君斩了臣便可消胡君之疑。”
     武公恸哭:“如此,虽能得胡,但要害大夫之命,寡人不忍也。”
     关其思则是说:“臣闻成大事者要善于取舍,今日以臣一条老命,能换一个国家,是值得的。臣愿意为郑国而死,国君要是不同意,臣现在就撞死在殿中柱子上。”
     言罢,关其思就作势准备撞柱而死,之后,被武公拦下。
     武公哭了一夜,第二日像个没事人一样斩了关其思。
     因为关其思是武公的重臣,他这一斩,果然打消了胡国对郑国的戒心,就这样,郑国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胡国。
     有这样的臣子在,郑国什么事是做不成的呢?
     因为关其思已死,武公便将其爵位赐给其子。
     而他也通过这次事件,更加注重发展逆流组织了。
     不仅加强了财政投入,更是网罗了大批能人进去。
     而且为了方便管理,将指挥权直接给到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手中。
     以前是关其思,现在本来想给其儿子的,但却发现其才能不及此,只好将自己的儿子原繁秘密培养成为下一任的逆流首领。
     这之后郑武公如法炮制,通过将族中年轻女子嫁给聃伯的方式,将聃国也给夺了。
     如此,终于是替后来郑庄公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为后面姬忽夺取天下,埋下了奠基石。
     直至公元前744年武公去世,他的一生都在替郑国开疆拓土,所以谥号是威武霸气的武公。
     他在位时,郑国由区区二十座城起家,然后攻灭了东虢国和郐国。
     随后更是吞并了周边的鄢、弊、补、丹、依、弢、历、莘八邑。
     并在郐国的领土上建立了新郑城,将整个郑氏一族从陕西彻底迁了过来。
     对外,他高举“尊王”与“爱民”两面大旗,聚集了大量的臣民在身边。
     后来即使他做出了偷袭虢君的事,也没有遭受惩罚,不可谓他的行事不高明。
     甚至在公元前765年,周平王六年时,平王为了稳住日益强大的郑国,还将虎牢关以东的土地尽数赐给郑武公,以换取武公的进一步支持。
     这时,郑国已经发展到周天子收拾不了的程度了。
     要不是平王是个出了名的能忍的天子,不然的话,估计繻葛之战会在武公时就爆发了吧。
     当然,一切都没有如果,在我们的时间线里,逆流伴随郑国而生,最后帮助郑国一步步图强。
     郑国的崛起,跟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功不可被埋没。
     但到了最后,他竟然变成了刺入姬忽心中的一根刺。
     直到其完全分裂,变成了逆鳞和流影两块,已经是到了天下一统的后半期了。
     逆鳞的首领是原繁,他始终听从姬忽的命令,而流影呢,他的首领正是我们的老熟人。
     接下来我将要为大家介绍他。
    喜欢。
  

第4章 武公的崛起之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