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85章 国之根本  
     待姬忽回国后,众人便将烛武退王师的一事向他做了汇报。
     姬忽当即对做出赏赐烛武一事的周昌进行了表扬,并赞扬了烛武的英勇无畏。
     在此次的朝会上,百里奚提到了国中失去产业之人的人数增加,各城中都有一些行乞之人。
     姬忽也听到了烛武将赏赐分给了这些人的事,心中对这小子的仁爱之心很是欣赏。
     但他发现他不得不面对因国家经济发展,提前发生的封建王朝必会灭亡的根源。
     得亏他是现代人,要是一直在古代,他也不会料到就是这么件小事,会对国家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但使他欣慰的是,自己的臣子们竟然能发现这个问题,只是他们没有现代的知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一个好的猎手,他就是对危险有着警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烛武和百里奚,将会成为他改革的推动者。
     之后大家就这项问题作出了议论,主要是说准备怎样解决的。
     百里奚提议国家和官府对这些人做一定的补助,再出资建一些培育技术的场所,使其有能力自给自足。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还是挺不错的,至少可以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
     而原繁作为老牌贵族,他想的就不是这么长远了。
     他说可以将这些人带到边疆或者国家新占领的地方去。那边缺人,他们又都是劳动力,到了那里肯定能生存下来。
     顺便提一嘴,郑国的伊洛之地是真的缺人。郑国粮食产量最差的,也是那里。
     这个方法看似可行,可却是治标不治本的。
     一旦那些地方被开发起来了,然后新的地主将土地买过来了,那他们不就又得沦为没地的乞丐了?不行,这种方法不可取。姬忽在心中想着。
     眼见大家的想法都不怎么满意,姬忽便将目光投向了烛武。
     至于武将们,他们只顾着打仗,在这方面欠缺了一点儿。
     烛武提出了他的看法,说是可以规定每个人拥有的土地数量,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些人手中土地过多的情况了......
     他说了一半,蹇叔一拍脑门好似想到了什么。
     这边有声响,烛武也停下说话,大家都看着百里奚旁边的蹇叔。
     蹇叔这才意识到失态,连忙道歉:“臣因为烛武一语点破,故而一时于朝堂失礼,还望国君恕罪。”
     “无妨,卿且说说,卿想到了什么?”
     见姬忽如此说,蹇叔也不隐瞒,将心中的想法一股脑说了出来。
     原来他想的是将土地划归到每个人的名下,每个人拥有多少土地数目一定,不允许土地进行买卖。
     然后将之前被别人夺走的土地,用国家的力量再要回来,分给那些失去土地的人。
     蹇叔说着说着,姬忽只觉得他的这话,怎么跟后世的土地方法那么像。
     原来我们走了几千年,竟是在原地踏步呀。
     其实并不是蹇叔的想法有多超前,只是他懂得察言观色,他发现姬忽在百里奚和原繁说话后一直都没有露出喜悦神情。
     而在烛武说时,姬忽的眼光一闪,他便猜到了什么。
     随着他往那个方向想,果然想出了好的解决方法。
     姬忽知道蹇叔会察言观色,但他也知道此人才能卓着,故而没有往歪里想。因为蹇叔的想法就跟自己脑海中想的差不多呀,于是姬忽便同意了这一提议,并与众大臣讨论具体实施方案。
     他知道土地在封建社会意味着什么,那可是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粮食的地方呀,一旦没了土地,百姓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旦是遇到了灾年,那就更是饿殍遍野了。因为地主虽然有粮,但却只顾自己,不会管其他人的死活的。
     甚至还有做出烧毁弥足珍贵的粮食,也不给饥饿百姓食用的这种逆天恶行。
     所以说,这个土地,才是国民的根本。
     在历史上,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没有足够数量的百姓,这个国家就不能称之为强国。
     姬忽要想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的话,他就必须将百姓的生存看作重中之重,所以他才会对这件事这么上心。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大家足足讨论了一个星期,才将具体的方案定了下来。
     而在以前,他们讨论一项政策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超出三天的,这里也能反应出这件事情的难度之大。
     之后就是张榜安民,让百姓回到原籍去,官府发给他们土地和一张地契。
     这里的地怎么来?当然是有方法了。
     

第85章 国之根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