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 章:冰融预警(至元四十一年冬?多瑙河沿岸)
腊月廿五起,水工刘河每日辰时率队测多瑙河冰情,队员各持 “测冰三件套”:测冰锤(铁制带刻度,锤落冰面听回声辨虚实)、融水尺(量冰面化水深度)、记事板(实时记录数据)。他站在北岸冰面,呵着白气叮嘱:“测冰要选三处 —— 主航道、浅滩、近岸,数据才准。” 锤击冰面的 “咚咚” 声里,听出冰层从腊月的三尺降至二尺五寸,午后冰面浮现 “融水纹”(网状细缝,化水沿缝渗透),在《冰情日志》批注:“每日融冰寸许,正午化水最多,子夜复冻。”
队员王二在浅滩发现冰下冒泡,刘河立即俯身细察:“这是活水顶冰,开春必是此处先融。” 命人插木杆标记,杆顶系红绸(示危险区)。返回驻地后,他将数据绘成 “冰厚变化曲线”,贴在营房墙上,红线每日下移,如倒计时般提醒众人:“离浮冰出现不远了。” 萧虎巡查时见日志字迹工整,赞:“水文如兵情,细节藏凶险。”
正月初二午后,刘河在北岸巡查时,脚踩冰面突然传来 “咔嚓” 脆响,他俯身细看,一道横向裂缝如银蛇蜿蜒,长逾百丈,宽寸许,能看见冰下暗流涌动。“快插红旗!” 他急喊,队员们立即将带铃铛的红旗插在裂缝两端,每五十步插一面,风过铃响警示往来人畜。刘河用步量裂缝长度,在记事板画简图:“裂缝呈‘人字形,主缝深不见底,支缝向农田延伸。”
赶回官署报信时,他靴子已渗冰水,冻得脚掌发麻,仍坚持呈上《险情报告》:“此处冰层承压已达极限,开春必先溃裂。” 萧虎见报告标注 “裂缝距河堤仅三十丈”,当即命亲兵带五十人赴现场:“在裂缝处堆石墙标记,严禁人畜靠近,每日增测三次。” 刘河补充:“需派木工备木板,万一裂缝扩大可临时铺桥。” 当晚,裂缝区便立起 “禁行” 木牌,夜巡兵卒每时辰巡查一次,确保无意外。
正月初三,萧虎调集五百人加固河堤,士兵、辅兵与民夫混编分组,采用 “冻土施工法”。刘河先带人用 “冰镩” 凿开三尺冻层,火星溅在冰碴上噼啪响,再以 “撞杆” 将三丈长松木桩砸入冻土(每五尺一根,桩顶齐平)。尤里家丁与汉军兵卒同抬夯锤,喊着汉蒙混搭的号子:“夯土实哟!河堤固哟!保家园哟!” 夯锤起落间,冻土被砸得密不透风,刘河用脚踹木桩:“需入土两丈才稳,开春融冻不歪斜。”
桩间填碎石与 “石灰夯土”(黄土掺石灰水拌匀,防冻裂),刘河持 “水平仪”(木制槽形容器,注水测坡度)校准:“河堤需北高南低,坡度一寸,让融水顺流归河,不淹农田。” 正午日暖,冻土微化,他命人趁此时机加紧夯土:“此刻土黏,夯得更实。” 民夫张老汉挥汗笑道:“往年冰融总淹地,今年有这河堤,踏实!” 半月后筑成三尺高护堤,顶宽丈余可容车马,刘河在堤顶插 “完工旗” 时,指尖冻裂仍难掩笑意。
加固河堤时,汉军带来的 “夯土技巧” 与本地 “冻土经验” 交融:汉军教民夫 “三夯法”(轻夯匀、重夯实、复夯平),民夫则教士兵 “辨土色”(黑土渗水快需多掺石灰,黄土黏性大需晾半干)。尤里家丁初时抬夯不得法,汉军老兵李四示范:“抬要齐,落要狠,脚要稳。” 几番练习后,两队配合默契,夯锤起落如一体。
刘河见俄妇卡佳带着孩童送热粥,粥桶裹着羊皮保温,笑道:“孩子们也来监工?” 卡佳指河堤:“男人筑堤,女人送饭,这是咱的家。” 孩童们帮着捡拾散落的碎石,虽冻得鼻尖通红,仍乐此不疲。萧虎巡查时见此景,命伙房每日加送两锅姜汤:“军民同心,堤才真固。” 安德烈路过工地,见木桩不够,当即命商队卸下运货的松木:“先用我的,算捐给河堤。”
参照白虎城防汛经验,周显与刘河划定 “三级疏散区”:距河一里内为 “必迁区”(含二十户农家、三座渔棚,正月底前迁完),一里至二里为 “预警区”(五十户,备雪橇、干粮待迁),二里外为 “安全区”(设十座安置棚,每棚容二十人)。在各区边界插木牌,用汉蒙俄三语写 “必迁”“预警”“安全”,牌顶挂不同颜色灯笼(红为险,黄为警,绿为安)。
周显带人在迁移路线旁设 “便民点”:饮水站(储煮沸的雪水,陶缸盖麻布防尘)、暖棚(砌火炕,备草药防风寒)、物资处(登记每
第776章 冰融预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