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爱世人”,巴特尔改 “臣服” 为 “归附”,周显最后审定:“需显宽容,亦不可失国威。”
六、礼品寓意:虎睛石圣经的象征设计(宗教与权力的视觉融合)
“虎纹圣经” 实为一本蒙文《新约》选段,封皮用七张黑牛皮拼接(象征北斗七星,蒙古视为吉兆),封面嵌六颗虎睛石(三颗青、三颗黄,青喻天,黄喻地),石间用银丝勾勒简化十字纹(非显目位置)。书匣内铺红绒,放着两卷经卷:一卷蒙文,一卷汉文,卷轴轴头镶铜(非金,避僭越)。李通解释:“虎睛石取自第聂伯河,显本地联结;蒙汉对照,显一视同仁。” 帖木儿不解:“为何要费工译经?” 萧虎冷笑:“主教若向信徒宣讲‘归附者得福,胜过千军万马。” 礼品最终由两名汉兵捧着,锦盒外罩素色绸布,既显庄重又不张扬。
赠经仪式上,萧虎先致辞,李通译为俄语:“天道无常,唯德者居之。我朝统此地,不禁你们祈祷,只要教堂不藏叛逆,修士不抗王法,便香火永续。” 他指着手边圣经:“此书言仁爱,我治下亦讲‘保民安境,其意相通。” 格列高利主教回应时,阿列克谢特意放慢语速:“上帝爱世人,不分种族,凡行善者皆蒙祝福。教堂愿为新主祈福,求上帝令国泰民安,一如往昔。” 他巧妙将 “新主” 纳入上帝祝福范畴,既表臣服又留尊严。萧虎端起案上奶茶(按蒙古礼待客),主教则举杯葡萄酒(按教会礼回敬),杯盏相碰时,烛火在两人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格列高利趁机提出:“教堂内有历代大公捐赠的圣像,望新主允保留。” 帖木儿立即反对:“偶像崇拜,当毁之!” 周显却扯了扯他的衣袖,萧虎沉吟道:“圣像乃尔等信仰之物,可留,但需登记造册,不得私藏兵器于圣像后。” 他话锋一转:“我朝也有规矩,教堂不得悬挂反元旗帜,不得收留逃兵。” 格列高利点头:“可立文书为证,教堂愿受官署查验。” 双方约定:“圣像可存,新增圣像需报官署备案;官署非搜捕逃犯不得入圣坛,修士传教不得非议朝政。” 这一妥协让教会松了口气,也让萧虎避免了信徒反抗。
谈判深入到教会财产:格列高利要求 “教堂田产免税”,周显拿出税册:“按元律,寺庙田产十亩以上收半税,教堂可照此例。” 最终定规:“教堂自耕田免税,出租田亩收半税;信徒捐赠需登记,不得隐瞒。” 更关键的是 “报备制度”:教堂修缮需报行省,接纳外地修士需验身份,大型宗教活动需提前三日报备。格列高利虽不情愿,但见萧虎态度坚决(帖木儿已在教堂外增兵),只得同意:“只要信仰自由,些许规矩可从。” 周显当即拟《宗教事宜约章》,用蒙汉俄三语书写,双方各执一份,约章末尾注明 “违则收回教堂管理权”。
接见结束后,格列高利回到内堂,鲍里斯已在等候。“萧虎此人,看似宽容实则精明,” 主教抚着圣经上的虎睛石,“他给我们保留教堂,却要登记田产,是想通过教会控信徒。” 鲍里斯冷笑:“他怕我们联合贵族反元,才用宗教示好。” 两人约定:“表面遵约,暗中联络波兰教会,探听元军虚实。” 与此同时,萧虎对周显道:“主教虽降,但其心未服,你派细作入教会,监视其与贵族往来。” 帖木儿不解:“为何不直接控制教堂?” 萧虎望向窗外:“杀一个主教易,逼反十万信徒难,让他做个听话的神甫,比屠城更划算。” 教堂的钟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钟声里夹杂着看不见的权谋博弈。
喜欢。
第744章 主教接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