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掺石灰,比例三比一,吸水防潮)。他在工地上立 “质量榜”,将合格工段的工头名字写上,不合格的画叉,“这榜比银子还管用,谁都不想上榜上的叉,” 汉人王工头说。
脱脱根据离湖远近划定三级疏散区:“一级区”(湖岸三里内)为必迁区,“二级区”(三里至五里)为预警区,“三级区”(五里外)为安全区,每区插木牌标注,图册发至每户。“一级区百姓需在三月底前迁完,” 他对地方官说,“迁前登记家产,迁后由官府派人看管房屋,水退后返还。”
迁移路线设三条主路,路宽八尺(容车马并行),沿途每里设 “饮水站”(储干净雪水)、“休息棚”(可避风雪),由兵卒引导:“老弱走中路(最平缓),青壮走东路,牲畜走西路(沿途有草场)。” 使虎部落首领巴图主动提出:“我部驯虎可帮运重物,每只虎拖一 sled(雪橇),能省不少人力。”
安置点设在白虎城内外:城内腾出兵营(每间住两户,配火炕、水缸),城外搭 “临时棚”(用松木与毡布搭建,每棚住十户),每户发 “安置粮”(每日青稞二斤、干肉一两)。文吏张谦登记安置情况:“至元三十五年三月底,一级区共迁二百三十户,八百七十人,无一遗漏。”
疏散演练在三月中旬举行,脱脱命人鸣锣为号(三长两短为集合信号),一级区百姓携带细软在指定地点集合,按 “户为单位,十户为队,队有队首” 的编制列队。队首持 “队旗”(标户数与姓名),兵卒赵勇带着亲兵清点人数:“张三家五口到齐,李四家缺老父 —— 快去催!”
演练模拟 “红预警” 场景:鸣锣后半个时辰集合,一个时辰内出发,沿途设 “险情点”(模拟路障、断桥),由工兵现场排除。使虎部落的驯虎在队尾警戒,遇 “混乱” 则由巴图吹哨指挥:“虎卧路侧,百姓从中间过,秩序就不乱了。” 有孩童哭闹掉队,队首立即抱起,赵勇赞道:“这演练比去年快两刻钟,真出事也能应对。”
演练后召开评议会,百姓提意见:“路滑难行,需铺草垫;老弱走不动,得备担架。” 脱脱当即采纳,命人在险路段铺草垫,制二十副担架(松木为架,帆布为面),由青壮轮流抬行。张谦在《演练总结》中写道:“练一次熟一次,百姓从慌乱到有序,这就是底气。”
凌汛过后,脱脱立即组织 “灾情核查队”,分汉、蒙古、使虎部落三组,每组带文吏、工匠、军医各一人。核查内容分三类:房屋损坏(塌、漏、浸三类),财产损失(粮食、牲畜、工具),人员伤亡(受伤、失踪、死亡),每查一户填 “灾情单”(双语填写,户主签字确认)。
刘河带着工匠查房屋:“立柱歪斜超三寸为‘塌,屋顶漏雨为‘漏,地基进水未塌为‘浸,分类定损。” 使虎部落的巴图帮查牧户损失:“羊群被冲走五只,毡房浸坏两顶,都记清楚了。” 文吏张谦汇总数据,在《灾情册》标注:“共损房屋八十七间,粮食三十石,牲畜五十头,伤六人,无死亡。”
核查时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孤寡老人由军医重点检查,孤儿由部落暂代抚养,脱脱下令:“优先发放救济粮,塌房户先发修缮费,浸房户发防潮料(石灰、毡布)。” 这种细致核查既确保灾情准确,又让百姓感受到关怀。
灾后重建的核心是改良屋基,刘河设计 “高架式木屋基”—— 用四根深埋松木为柱(入土两丈),柱顶架横梁,横梁上铺木板为地面,比原地面高一丈(防积水)。“柱底垫石墩(防白蚁),柱身涂沥青(防水),” 他对工匠说,“这样洪水再涨八尺,屋里也进不了水。”
房屋结构也做调整:屋顶改 “双坡顶”(坡度加大,便于排水),屋檐伸出三尺(防雨水溅墙),墙体用 “夹泥墙”(木板夹夯土,中间填芦苇隔热防潮)。使虎部落的传统毡房改为 “高架毡房”—— 底部用木架抬高,毡布涂防水油(桐油混合羊脂),门设 “防水坎”(高五寸,挡雨水)。
重建实行 “以工代赈”:百姓参与建房可领粮食,工匠按技艺付工钱(木工每日百文,泥工八十文)。汉人王木匠重建自家房屋时说:“这高架基比老地基稳,去年水浸到窗台,今年再大水也不怕了。” 脱脱检查重建房屋,用脚踹柱基:“够结实!五年内再遭水患,官府包修。”
为根治水患,脱脱决定开凿永久性分洪渠道,刘河率队勘察三个月,选定东岸洼地为泄洪区(距湖十里,地势低平,可容洪水)。渠道设计 “上宽下窄”(口宽五丈,底宽三丈),坡度千分之三(水流平缓不冲岸),全长十里,沿途设三座 “节制闸”(木制闸门,控制流量)。
施工前需协调各方利益:渠道需占用部分牧场,蒙古千户帖木儿起初反对,刘河带他看洪水淹没的草场:“不修渠,每年淹十亩;修渠占五亩,保五十亩,哪个划算?” 帖木儿最终同意,但要求 “渠道两侧留三丈宽牧道”,脱脱当即批准:“兼顾防洪与放牧,才是长久之计。”
生态保护是重点:渠道避开沙棘林(固土植物),开挖时保留沿岸树木(枝叶挡浪),泄洪区边缘种芦苇(净化水质)。刘河在《水利规划》中承诺:“完工后补种沙棘五千株,三年恢复植被。” 施工用 “分段开挖法”,每段完工立即覆土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渠道开工之日,各族百姓齐来见证,脱脱挥锸破土:“此渠名‘安澜渠,愿贝加尔湖永无洪患,两岸百姓世代安宁。” 锹落土开,象征着水患应对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规划,在寒地边疆写下水利治理的新篇章。
喜欢。
第720章 水患应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