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15章 渔猎规制[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查是否越界。巴图的侄子误闯驻军猎区,按令罚兽皮一张,巴图亲自送罚物:“规矩立了,就是亲侄子也不能破,不然谁还信界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各族猎人需持 “猎证” 出行,证上记录姓名、所属族群、猎区范围。每次狩猎归来,在入口处登记猎获:“日期、猎区、物种、数量、重量”,由登记官(汉蒙各一人)共同签字。李渔设计 “猎获牌”:“大兽挂木牌,小兽记竹简,牌上编号与猎证对应,可追溯来源。”
     驻军猎获的黄羊、野猪需先报官,部落猎获的驯鹿、狐狸也需登记。帖木儿不解:“自己打的猎物凭啥登记?” 脱脱道:“登记不是要抢,是为统计数量,若某物种骤减,就需禁猎,保你们年年有猎可打。” 登记数据每月汇总,李渔在《猎情表》上标注:“十月驻军猎黄羊三十只,部落猎驯鹿二十头,均在合理范围。”
     对未登记的 “黑猎”,惩罚严厉:驻军士兵扣俸禄,部落族人罚参与修路三日。这种溯源制度让猎区管理有了数据支撑,避免盲目捕猎。
     脱脱与各族代表商议后,定下 “三三制” 分配方案:三成猎获入官(充军粮与官用),三成归猎人自用,四成纳入 “共享仓”(接济老弱、备荒年)。李渔算过账:“按去年产量,入官的够驻军两月粮,共享仓可济百人半年,自用部分也比往年多。”
     分配由 “监分官” 监督,入官部分需选最肥美的鱼、最完整的兽皮;共享仓的鱼制成鱼干(用盐腌制,风干保存),兽肉煮熟后分装陶罐;自用部分可自由处置,但需按规定缴税(渔税纳鱼干,猎税纳兽皮)。汉渔民张三笑道:“以前打多了怕被抢,打少了不够吃,现在有规矩分,心里踏实。”
     使虎部落担心共享仓管理不公,脱脱让巴图派族人参与看守:“仓门两把锁,汉官一把,部落一把,开仓需两人同时到场。” 透明的管理消除了疑虑,各族都愿按比例交赋。
     为防分配中舞弊,议事厅设 “贡赋监督会”,由各族长老组成,每月检查共享仓账目。监督会有权开箱验物,核对入库数量与登记是否一致。有次发现入官的鱼干缺斤少两,监分官被问责,罚俸三月,由李渔重新指派公正者接任。
     分配现场允许民众围观,汉蒙双语报数:“今日捕鱼三百斤,入官九十斤,自用九十斤,共享一百二十斤。” 报数声传遍市集,渔民可当场核对。巴图的族人检查兽皮入库:“这张黄羊皮有破损,不能算上等,需换一张。” 监分官立即更换,不敢含糊。
     年终审计时,监督会将全年分配清单刻在石碑上,立于市集:“至元三十三年,共入官鱼干三千斤、兽皮百张;共享仓接济八十户;自用部分人均增收一成。” 公开透明让 “三三制” 深入人心,无人质疑不公。
     每年秋分,李渔组织 “秋猎普查”,用 “样方法” 统计物种数量:在猎区设十个 “样方”(每方十里),派专人计数所见鱼类、兽类。渔民老郑懂 “鱼巢识别”,能通过水面气泡判断鱼群大小:“这片气泡密,鱼群至少百条;那边气泡稀,不过二十条。”
     兽类普查靠 “足迹计数”,巴图带着猎手辨认足迹:“这是黄羊脚印,新鲜度不足一日,数量约十五只;那是驯鹿蹄印,有幼鹿踪迹,说明种群在繁殖。” 他们在《普查册》上画简图,标注物种、数量、健康状况,李渔用算盘统计总数:“细鳞鱼比去年增两成,黄羊增一成,狗鱼略减,需调整捕猎量。”
     普查结果作为来年渔猎调整的依据:狗鱼减少则缩短捕猎期,黄羊增多可适当放宽限额。这种基于数据的管理,让渔猎既保生计,又护生态,避免竭泽而渔。
     为强化生态保护,脱脱设立 “护渔护猎奖”:举报违规捕鱼者奖鱼五斤;发现新鱼巢上报者奖盐一斤;猎获幼兽主动放生者,免当月一成贡赋。汉渔民李四举报他人用小网眼,获奖励后逢人便说:“护鱼就是护自己饭碗。”
     惩罚措施也毫不含糊:禁渔期捕鱼者,首次没收渔具,二次罚劳役(修补湖岸),三次驱逐出渔猎区。有蒙古猎手偷猎幼鹿,被部落长老当众批评,罚向共享仓补交鹿肉十斤,还需在禁猎碑前忏悔三日。
     这些奖惩让 “生态平衡” 从口号变成行动。至元三十三年冬,李渔在年终总结中写道:“贝加尔湖鱼类种群稳中有增,兽类数量回升,渔猎规制初显成效。” 议事厅外的公告栏上,新贴的《生态公报》前围满各族民众,看着上面的数字,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 —— 这冰湖畔的渔猎,终将在规矩中代代相传。
    喜欢。
  

第715章 渔猎规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