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07章 城防完善[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干燥),弓弦卸下单独存放(涂羊脂保养)。周显检查时强调:“北境作战,兵器就是性命,保养不好,临阵掉链子,守不住城要问责!”
     为解决守城水源问题,周显在城内凿 “三眼井”,井口深达冻土以下五丈(永冻层以下,水质恒温不冻)。取水用 “螺旋水车”(改良汉地水车,适应深井),四人摇柄,铁链带木桶取水,井水通过木槽流入蓄水池(池壁砌石,涂水泥防渗)。
     从井到蓄水池的输水管用 “双层木管”—— 内层桦木(耐腐蚀),外层松木(抗压),两管间填羊毛(保温防冻),管道埋于地下三尺(避冻土层),拐弯处设 “检修井”(便于疏通堵塞)。李老栓测试水流:“每时辰可输水五十石,足够全城军民一日之用,即使城外被围,也能支撑三月。”
     冬季防冻措施更严:每晚用稻草包裹外露水管,水车轴涂牛油防结冰,蓄水池盖木板(防积雪落入污染)。水质由军医定期检验:“取井水烧开,看水垢多少,水垢少为好水;尝水味,甘甜无异味方可饮用。” 有次发现井水微涩,立即淘井清淤,确保水源安全。
     白虎城按 “内军外民” 布局:中心为 “中军帐”(拔都与萧虎议事处),周边是 “军营区”(士兵营房、训练场、军器坊),外围是 “民市区”(民居、市集、仓库),最外侧为 “防御区”(城墙、马道、戍楼)。各区用 “十字街” 连接,街口设 “栅门”(夜间关闭,便于管控)。
     军营区设计紧凑:营房每间住十人,火炕连排(节省燃料),房前设 “兵器架”(每人武器固定位置),训练场铺碎石(防泥泞),可同时容纳千人操练。民市区则相对宽松:民居多为 “半地穴式”(防寒),市集设在南城门内(避北风,便于物资装卸),商铺按 “五行” 排列(粮行、布行、铁行、药行、杂行),方便管理。
     周显在《城防图》上标注防御动线:“敌军攻城时,军民从栅门退入军营区,民市区设‘巷战工事(可拆墙壁、设路障),商铺储存石块、箭矢,全民皆兵。” 脱脱补充:“分区要设‘应急通道,万一某区被围,可从暗道转移,暗道入口做伪装(如井台、灶台)。”
     民市区的民居按 “寓防于居” 改造:院墙加高至八尺(夯土筑,可站人),院门装 “铁包木” 门(外包铁皮,防撞击),房屋后墙设 “逃生窗”(小而隐蔽,通后巷)。每户配 “防备战具”(铁锹、石块、绳索),由户主保管,每月检查一次。
     市集商户承担 “战时补给” 责任:粮行储备三个月军粮,铁铺备修补兵器的工具,药铺存足量金疮药与防冻膏。商户王掌柜说:“周监造说了,商铺交税可抵备战物资,平时做买卖,战时当堡垒,这账算得明白。” 民居间的巷道宽度统一为八尺(刚好容两马并行,便于士兵机动),巷口设 “拒马桩”(可快速起落)。
     周显组织居民演练:“听到三响箭,立即搬家具堵巷口,青壮年上院墙协助守城,老弱妇孺入地窖。” 首次演练虽慌乱,但居民李大妈道:“多练几次就熟了,城保住了,家才能保住,这点道理咱懂。”
     白虎城实行 “三班巡逻制”:白日由士兵巡逻(配弓刀,每队十人,队长持令牌),黄昏至午夜由军民混编巡逻(士兵带居民骨干,居民熟悉路况),午夜至黎明由精锐 “夜巡队”(配火把、响箭,专查异常动静)。巡逻路线固定但顺序随机,避免敌军摸清规律。
     巡逻兵张大胆记录《巡逻日志》:“辰时三刻,东南城墙无异常;巳时一刻,南城门商队登记无误;午时,检查民市区备战具,李三家铁锹生锈,已警告整改。” 遇风雪天增加巡逻频次:“雪天脚印易留,敌军难隐蔽,但我军视线受阻,更要仔细。”
     巡逻交接在 “钟楼” 进行,交接时需验令牌、报暗号(如 “冰海” 对 “永固”),确保无奸细混入。脱脱亲自查岗,发现有士兵缩在避风处偷懒,当即重罚:“城防无小事,一步疏忽,万敌可乘,巡逻就是用脚丈量平安!”
     至元三十一年冬至日,白虎城防验收大典举行。萧虎、拔都率汉、蒙古、使虎部落代表巡视全城:检查城墙时,拔都用马鞭敲击墙体,回声沉厚,赞道:“夯得结实,比草原的敖包还稳!” 看戍楼信号时,周显下令发警,刹那间烟火冲天,灯火齐明,使虎部落首领巴图抚掌:“这信号比虎啸还快,敌人来不了!”
     验收军火库时,李铁锁演示火药引信(干燥易燃)、寒甲灵活性(士兵穿甲劈刺如常),萧虎点头:“兵器保养得好,士兵用着顺手,守城才有底气。” 查看民居防御,见户户备战具,巷口拒马桩完好,居民齐声喊:“愿与城共存亡!”
     最后在钟楼举行 “封城仪式”,萧虎与拔都共按 “永固印”(刻有汉蒙双语的铜印)于《城防验收册》,册后附各族代表签名(汉签姓名,蒙古画押,部落按手印)。周显望着巍峨的城墙与飘扬的旗帜,对李老栓道:“这城不仅是石头堆的,更是人心筑的,人心齐,城才永固。”
    喜欢。
  

第707章 城防完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