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 章:三司考绩(至元二十八年冬?忽里台审计帐)
草原的寒风卷着雪沫拍打帐帘,忽里台大会推选的三名审计官已在帐内就座。为首的耶律铸(兼御史台职)手持鎏金审计令牌,令牌刻 “纠察百司” 四篆字,与三司衙署的验牌器核验无误 —— 这是元代审计官的身份证明,需经忽里台诸王联签方可生效。“奉忽里台令,” 耶律铸展开《审计章程》,桑皮纸文书列明 “四查” 职责:查账册、查实物、查流程、查申诉,“三司需无条件配合,” 不得隐匿文书。
审计官团队各有专长:耶律铸精财税,术赤系长老阿勒坛熟草原习俗,汉人主簿王恽擅文书核验,三人互补形成制衡。出发前,札剌儿台亲赐 “审计印”:“账实相符则盖‘优,” 有偏差盖‘查,“不得徇私。” 虎卫营甲士护送审计队前往三司衙署,沿途驿站需验印提供食宿,“审计期间食宿自理,” 防地方馈赠干扰公正,这是《审计官守则》的铁律。
镇南司衙署的账房内,桑皮纸账册按月份码放整齐,税银入库记录用红笔标注,每笔都附入库单与验银官双签。耶律铸抽查至元二十八年三月账册:“税银入库五百两,” 他命库吏开箱核验,银锭刻 “至元二十八年税银” 字样,用象牙秤称重,每锭误差不超一钱,“与账册分毫不差,” 王恽在《审计册》批注,附银锭拓片为证。
审计官特别核查 “贫户减免税” 记录,镇南司郎中李筠呈上《赈济税减免册》,蒙古文记录着三百余户贫户的减免明细,每户都有按指印的领受单。“至元二十八年春旱减免的税银,” 李筠解释,均从储备银中补足,“未挪用军饷,” 这与忽里台的《灾年税政条例》严合。耶律铸翻看申诉记录,全年仅两起税银争议,均已妥善解决,“镇南司税政清明,” 阿勒坛用蒙古文在考绩栏画 “优”。
镇北司的抽马场已积雪盈尺,审计官们冒着寒风核查《抽马册》。帖木儿千户(非叛党)呈上抽马记录,每笔都注明牧民姓名、马龄、品级,“富户抽强壮马,贫户抽普通马,” 与 “贫富均衡” 制完全吻合。阿勒坛随机传唤三名牧民核实:“抽马时是否强夺?” 牧户阿勒坛(与长老同名)摇头:“官差按牙口选马,” 还发了三斗粟补偿,“比往年公道。”
审计官重点检查 “补抽记录”,至元二十八年春有五户贫户因马驹瘦弱申请次年补抽,《补抽册》有千户签字与牧民指印,“均按程序报备,” 耶律铸核对忽里台批文,手续完备。抽马场的马厩内,待补抽的马驹毛色光亮,“镇北司派兽医照料,” 帖木儿道,这是防止贫户牲畜受损的举措。王恽在评语中写:“抽马无强夺,补偿及时,” 符合《草原抽马则例》。
通西司的珍货库弥漫着香料与皮革的气息,审计官们用 “双秤法” 核验:库内波斯胡椒用象牙秤称重,与《抽分册》记录比对,误差在 “允许损耗” 范围内(商路运输损耗率为百分之一)。耶律铸发现三笔香料重量偏差:“八月抽分的乳香短少三两,” 通西司郎中阿合马立即呈上《损耗报备册》,注明 “驼队遇风雪,包装破损所致,” 有驿站验伤记录与忽里台批文,“符合损耗报备流程,” 王恽确认无误。
对商户申诉的核查显示,全年仅四起珍货品级争议,均由评香师重新鉴定后调整抽分比例,“商户无复议,” 阿合马展示商户签字的《满意度册》。阿勒坛翻看西域商人哈桑的抽分记录:“按‘上等抽分的宝石,” 账册注 “评香师与商户共同验质,” 流程合规。通西司的抽分账实相符,仅损耗报备需完善明细,总体评定 “合格偏优”。
五、偏差处理:香料损耗的规范认定(元代商路损耗审计标准与责任划分)
针对三笔香料损耗,审计官召开专项核查会。阿合马详细说明:乳香包装用羊皮袋,经戈壁风沙磨损,“每袋损耗约一钱,” 三袋合计三钱,与记录吻合。耶律铸查阅《商路损耗则例》:“长途运输损耗超百分之一需追责,” 此次损耗率为百分之零点八,“在允许范围,” 但需补报《包装改进方案》,“改用双层羊皮袋防损耗。”
王恽在《审计备忘录》中建议:“通
第673章 三司考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