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7章 西驿商通[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射程虽远,” 但瞄准需五人协作,比虎蹲炮慢两息。“可取其配重设计,” 改良虎蹲炮炮架,增强稳定性,他在《技术比对册》批注:“需保留火药发射核心,” 这是虎蹲炮的优势,不能交换。
     萧虎在议事帐召集三司与军器监合议,回回炮图纸铺在案上,札剌儿台的长子帖木儿(非叛党)建议:“可交换非核心技术,” 如炮架木材处理法,保留火药配方与铁矿粉防伪术。耶律铸补充:“按《军器保密则例》,” 射程、装弹等可教,“火药配比、防伪纹必保,” 这是大元炮械的 “命门”。
     萧虎最终拍板:“以虎蹲炮装弹流程换配重设计,” 派周显带两名工匠去商栈,“只演示不讲解原理,” 哈桑的工匠可观看虎蹲炮操作,但不准记录。交换仪式在商栈北院举行,双方签《技术交换契》,规定 “不得外传第三方,” 违约罚骆驼百头 —— 这是用商业契约保障技术安全,比单纯禁令更有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队增多后,西驿商栈的防务同步升级:虎卫营增派五十甲士,商栈四角设望楼,夜间点燃篝火,“每更巡逻一次,” 巡逻路线用桑皮纸绘制,含隐蔽哨位。李筠与百户阿古拉制定《商栈防务册》:骆驼需集中圈养,贵重货物入地下库,“库门用三司联钥,” 开启需税吏、甲士、库吏同到。
     炮阵的威慑是最大安全保障,商栈西望可见斡耳朵的炮影,“察合台部曾想劫商队,” 阿古拉对商人说,“望见炮阵就退了,” 这比十队护卫更管用。哈桑的商队第一次见炮阵操练时,石弹击中百步外靶心,他的护卫们咋舌:“有此炮在,” 商路再无险阻 —— 安全感让商队更愿前来,形成良性循环。
     通西司官库的珍货越堆越多,萧虎下令 “官民分流”:上等地毯与琉璃送大都供皇室,中等香料分拨驿站作 “招待用”,下等货物发往云州集市 “平价售卖”。李筠带着官库吏清点:“波斯地毯现存三十张,” 其中五张织有日月纹,“需送礼部验看,” 防僭越纹饰;豆蔻五十斤,“可入药也可调味,” 分拨给军器监作火药防潮剂 —— 一物多用,符合税银高效利用原则。
     云州集市因商栈货物流通而繁荣,中原百姓首次见到琉璃盏,“比瓷器更透亮,” 争相购买;波斯商人则抢购中原的丝绸与茶叶,“在西域能换十匹骆驼,” 哈桑的商队回程时满载这些货物,形成 “西货东输,东货西运” 的循环,通西司的抽分银每月增三成,“可补炮阵维护费,” 王恽在《税银月报》中写道。
     为巩固商路复通成果,三司联合发布《西驿商路新规》:商队可提前三个月报备行程,“预抽分” 后凭单通行;设立 “商队互助金”,按抽分银的一成储备,“遇劫可申请补偿,” 由通西司与镇北司共担;每年冬月举办 “商路会盟”,邀请各国商人与边将议事,“共商安全对策。”
     新规刻在商栈的青石碑上,汉文、蒙古文、波斯文三语对照,碑顶刻炮形图案,与三司衙前的税碑呼应:“税护商,商养税,炮护路,路通商,” 形成制度闭环。哈桑抚摸石碑上的炮形,对儿子说:“这比任何盟约都可靠,” 制度的保障让跨域贸易有了根基。
     西驿商栈的年终总结显示:至元二十七年冬,商队达六十队,抽分银超千两,“较乱时增十倍,” 炮械维修费全由商税承担,“无需动用民税,” 耶律铸在奏折中赞叹。萧虎视察商栈时,见波斯地毯与中原丝绸同列,回回炮图纸与虎蹲炮模型并陈,感慨道:“商路通则民心通,” 这比单纯的军事威慑更能稳固边疆。
     暮色中的商栈灯火璀璨,驼铃声与工匠锻铁声交织,哈桑的商队正准备回程,骆驼背上除了丝绸,还有周显改良的炮架草图 —— 技术交换的种子已埋下。这场跨域商通不仅带来珍货与银税,更在经济与军事的双向加固中,让斡耳朵成为漠北的繁荣枢纽,正如碑上所刻:“炮声安,商路通,四海宁。”
    喜欢。
  

第667章 西驿商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