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 章:税银补损(至元二十七年冬?三司合议堂)
三司合议堂的青铜炉燃着驱寒的炭火,炉边堆着战后清点的文书,桑皮纸《军器损耗册》在烛火下泛着微黄。萧虎的案头并排放着三份清单:炮阵耗弹五十枚(铁壳弹三十、实心弹二十),甲胄损毁十二副(虎卫营八副、术赤系四副),战马折损十七匹 —— 每笔损耗都由军器监与虎卫营双签确认,朱印在纸页上洇出暗红痕迹。
“损耗需即时补,” 萧虎用狼毫笔圈出 “五十枚炮弹”,笔尖悬在镇南司、镇北司、通西司的税银账册上,“三司需各担其责。” 堂内的三司主官神色凝重:通西司郎中阿合马(战后复职)摩挲着珍税账册,镇南司官李筠翻看绸缎市价,镇北司千户帖木儿则盯着牧民抽马记录 —— 这场合议不仅是补损,更是税银调度权的博弈。
王恽展开《军器损耗细目》,用朱砂笔逐笔标注:铁壳炮弹 “炸损无法回收” 三十枚,实心弹 “弹体开裂” 二十枚,甲胄 “箭穿甲叶” 八副、“刀劈裂缝” 四副。他请来军器监匠头周显核验,周显用铜尺量甲胄裂缝:“最深达三寸,” 已无法修补,需全副重造;炮弹残骸样本装在木盒中,碎片边缘焦黑,“确系实战消耗,” 非人为损坏。
核验过程严格按《军器监则例》:损耗需 “三验”—— 验残骸、验记录、验证人。虎卫营百户那拉珠尔作为证人,证实 “炮弹均用于断桥与击敌,” 甲胄损毁 “皆为近战搏杀所致。” 阿合马仔细核对珍税账册,确保补损款项与损耗数量匹配,“每枚铁壳弹银三钱,” 五十枚需银十五两,与通西司的抽分能力相符。
通西司郎中阿合马的案上摆着《珍税抽分册》,波斯香料、西域宝石的抽分记录历历在目,“上月抽珍税共五十两,” 三成即十五两,刚够补造五十枚铁壳弹。他面露难色:“香料滞销时抽分不足,” 但见萧虎目光坚定,终在调拨令上签字,蒙古文 “阿” 字与朱印重叠,“三日内将银拨至军器监,” 附香料商哈桑的联保书。
调拨流程需 “双轨制”:通西司开税银支票,军器监持票到库房支取,支票骑缝盖三司印,“缺一印则银库不付,” 这是防私挪的铁规。阿合马特别注明:“珍税补弹需单独记账,” 与日常抽分区分,“年终审计时需附炮弹验收单,” 确保银款专款专用,周显在旁点头,这符合军器监的造册规范。
镇南司官李筠捧着《绸缎市价册》,桑皮纸记录着云州、大都的绸缎行情:“上等湖绸每匹银五钱,” 中等蜀锦三钱,“参战甲士共三百人,” 需按战功分级奖励。他提议:“百户以上奖湖绸,” 甲士奖蜀锦,“总需绸百匹,” 银三十五两,从镇南司秋粮税银中列支,账册注 “军功特支”。
采购需经 “比价 验质 付款” 三步:派三名吏员分赴三地采买,防止商户哄抬价格;绸缎到后需验 “水纹”(上等绸入水有暗纹),由汉人绣娘张婶(曾为宫廷绣工)核验;付款用三司联合支票,商户需持票到通西司兑银,“兑银时需验绸缎入库单,” 李筠强调,这是防虚报的关键。
镇北司千户帖木儿的《抽马记录册》上,贫户标记用红笔圈出:“战后牧户损失牛羊共五百头,” 幼马存活率骤降,他指着克鲁伦河谷周边的牧民名册,“乌力吉等二十户只剩一匹种马,” 若再抽分会断其生路。按《抽马弹性条例》,灾战之后可暂缓抽分,“但需报忽里台备案,” 他的提议带着草原牧民的共情。
暂缓执行需制定补偿方案:镇北司从官马场拨二十匹母马借给贫户,“待明春产驹后归还,” 附借马契约,蒙古文写着 “借期一年,损耗赔偿”。帖木儿亲自走访贫户,乌力吉捧着契约老泪纵
第663章 税银补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