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削弱中枢火力。札剌儿台见他神色松动,趁热打铁道:“乌尔图部需派五十骑助守中枢炮阵,既显同盟诚意,也能学些操炮技艺;中枢则派三名炮匠常驻黑风口,教牧民维护炮械,” 这提议如楔子般钉入双方分歧的裂缝。
萧虎沉吟片刻,案上的青铜鼎突然发出 “叮” 的轻响 —— 那是他敲击鼎沿的暗号。“札剌儿台宗王的提议公允,”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如刀,“但炮械需设抵押:乌尔图千户的符牌暂存枢密院,” 帐内顿时一片抽气声,乌尔图猛地站起,甲叶碰撞声震得灯火摇晃,“千户符乃兵权象征,岂能轻押!”
“非是没收,而是暂存。” 萧虎展开《军器抵押则例》,桑皮纸册页上盖着中书省朱印:“至元二十年定例,诸王借调军国重器,需以符牌或领地文书为质,逾期不还或私用者,质物充公。” 他看向札剌儿台,“宗王可作证,年终若黑风口防务无虞,符牌立即归还,另赏盐引百张。”
札剌儿台的手指在狼首银壶上摩挲片刻,对乌尔图低语:“符牌暂存实为保护,” 若真出了岔子,有中枢担责;若无岔子,年终还能得赏,“这是两全之策。” 阿勒坛却仍有不甘:“难道术赤系的信用还抵不上一块符牌?” 王恽在旁轻声道:“非关信用,乃循规制,去年窝阔台系借炮未押质,至今尚有两门未还。” 这话让左席的争执声顿时低了几分。
七、文书拟定:蒙古文条款的权责明细(元代同盟协议文书规范与双语核验)
书吏们早已备好狼皮纸与朱砂墨,按 “三语同书” 规制铺开文书:蒙古文居左,汉文居中,八思巴文列右。札剌儿台口述条款,书吏挥毫疾书:“一、中枢调拨虎蹲炮五门,驻克鲁伦河东岸黑风口,归乌尔图部日常值守;二、乌尔图部遣五十骑助守斡耳朵炮阵,由虎卫营统一调度;三、千户符暂存枢密院,年终防务无虞即还……”
违约条款用红笔加粗:“若黑风口炮械擅自调离防区,或遇袭一刻钟内未通报中枢,立即收回炮械与符牌,另罚牲畜百头充公。” 乌尔图盯着 “一刻钟通报” 字样,眉头紧锁:“草原风沙大,信使难行,一刻钟太紧!” 萧虎让步:“可延至两刻,但需设烽火台三座,遇袭即举烟,火光与炮声并用。”
文书骑缝处刻着暗纹,分别对应三方印鉴:萧虎的 “监国虎符印”、札剌儿台的 “术赤系宗王印”、乌尔图的千户符拓印。书吏将文书拓印三份,用桑皮纸包裹,分别交由三司存档。乌尔图接过文书细看,见 “年终无过归还符牌” 的条款墨迹未干,终于咬牙道:“可依此制,但需注明炮匠不得干预防务!
乌尔图推荐的助守骑卒百户那木罕走入帐中,甲胄上的霜花未融,腰间佩刀缠着红绸 —— 这是术赤系勇士的标志。“那木罕随我征战八年,” 乌尔图拍着他的肩甲,“忠诚可靠,可当此任。” 那木罕单膝跪地,蒙古语朗声道:“愿护中枢炮阵,若有差池,甘受军法!”
萧虎却提出:“需入虎卫营集训半月,熟悉炮阵口令与信号。” 他命百户阿古拉出列,“阿古拉将协管助守骑卒,” 两人需歃血为盟,“战时同进退,平日共值守。” 阿古拉立即解下腰间的狼牙符,与那木罕的狼纹符并置案上:“我以虎卫营名义起誓,绝不少待盟友。”
调度细则进一步明确:助守骑卒的粮草由中枢与术赤系共担,每月各发盐引五张;战功赏格与虎卫营同,斩敌一首赏羊十只;若助守期间炮阵遇袭,那木罕部战功加倍。札剌儿台补充:“若助守骑卒立功,黑风口可优先换领新炮,” 这话让那木罕眼中燃起斗志,单膝叩地的力道更重了几分。
协议签订后,札剌儿台提议在帐外祭台举行盟誓仪式。萨满身着五彩神衣,手持铜铃绕着白马吟唱祝词,将马血滴入三只牛角杯。萧虎率先举杯:“愿炮械护境,同盟永固!” 札剌儿台与乌尔图随后举杯,马血酒入喉辛辣,却让帐内紧绷的气氛松弛不少。乌尔图将空杯掷碎:“我术赤系向来重诺,定守此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虎命人取来五副铁甲,甲叶上的防滑纹刚经打磨,泛着冷光:“这是中枢给助守骑卒的赠礼,” 铁甲内衬羊毛,可御草原严寒,“铁甲护身,炮械护境,咱们本是一体。” 周显则拿出《简易修炮图谱》,用蒙古文标注炮身易损部位:“小故障按图可自修,不必等中枢驰援,” 图谱边角用羊皮加固,耐得住风沙磨损。
阿勒坛千户的脸色终于缓和,他拍着王恽的肩:“早这样商议,何至于争执半日!” 王恽笑道:“议事帐内争得面红耳赤,帐外才能同心守境,这才是忽里台的规矩。” 帐外的风雪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毡帐缝隙照进来,在文书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如同分歧弥合后洒下的希望。
《忽里台议事录》用蒙古文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冬十二月,中枢与术赤系定炮械互助约,五炮驻黑风口,五十骑助守斡耳朵,千户符为质,开创军器互监之制。” 这份文书被收入枢密院 “漠北防务档”,与炮阵图、烽火台分布图一同封存,牛皮封面题着 “同盟磐石” 四字。
乌尔图带着五门炮返回领地时,萧虎派亲卫护送,沿途设 “护炮驿” 七处,每处备有桐油与毡布,防炮身受冻。黑风口的炮位按图纸施工,炮架深埋三尺,周围筑土墙三尺,与烽火台形成三角呼应。札剌儿台在《宗王记事》中写道:“分歧是试金石,能磨出真同盟,” 比一味顺从更能巩固根基。
斡耳朵的炮阵在半月后迎来助守骑卒,那木罕与阿古拉一同巡防,甲胄碰撞声在雪原上格外清晰。萧虎站在炮阵高处眺望,克鲁伦河如银带蜿蜒,黑风口的烽火台在阳光下若隐若现。这场分歧的化解,让同盟从口头约定变为制度约束,正如帐内那尊青铜鼎,经烈火淬炼后,愈发坚固沉稳,为漠北的安宁筑牢了根基。
喜欢。
第659章 同盟分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