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 章:炮阵改布(至元二十七年秋?斡耳朵西校场)
西校场的晨雾尚未散尽,萧虎的案头摊着两份关键文书:察合台细作的供词(桑皮纸誊抄件)与原炮阵图。供词中 “主攻正面炮群” 的供述被红笔圈出,萧虎用狼毫笔在图上批注:“品字阵正面强而侧翼弱,” 这与《武经总要》“品字阵御中不御侧” 的记载吻合。他召来虎卫营百户那拉珠尔与验炮官周显,“需变阵为‘梅花形,” 五组炮群互为犄角,“让敌军无死角可钻。”
决策过程严格遵循《军议规程》:先由萧虎提出方案,军器监核算可行性,虎卫营推演战术效果,三方共识后呈札剌儿台备案。“细作供词说明敌军已摸透原阵,” 札剌儿台的指节叩响案几,他的长子刚从边境哨卡传回消息,“察合台的游骑近期频繁抵近侦察,” 改阵迫在眉睫。铜钟三响后,改阵令正式下达,校场的旗手立即升起 “变阵” 旗 —— 黑底黄纹的旗帜在风中展开。
周显展开新绘制的炮阵图,桑皮纸用朱砂绘出五处核心炮位,呈梅花状分布,每组六门炮按 “前后左右中” 排列,射程标注 “百步交叉覆盖”。“原品字阵防御半径十里,” 他用竹尺测量,“梅花阵增至十三里,” 新增的侧翼防御区用黄色标注,“敌军若从侧翼迂回,” 两组炮群可同时夹击。图中暗炮位用虚线标示,与《军器监秘档》“伏击炮位形制” 严合。
那拉珠尔补充战术细节:每组炮群配 “观瞄手” 三名,用西域传入的 “千里镜”(铜镜折射原理制成)监测敌情,“发现敌军立即挥旗,” 红旗指东、黄旗指西,“炮群按旗令转向射击。” 这种灵活转向弥补了虎蹲炮机动性不足的缺陷,萧虎在图上批:“需演练‘三分钟转向,” 这是应对骑兵突袭的关键。
甲士们开始搭建暗炮位,五处选址均在土坡背阴处,先用克鲁伦河硬木搭建隐蔽炮架,架高与地面平齐,再覆盖三层骆驼毛毡(防雨雪),外层堆扎草垛 —— 草垛用秋收后的麦秸与羊毛混合捆扎,“与周围草场颜色一致,” 伪装匠头赵五拍打着草垛,“敌军远望只会以为是储草点。”
暗炮的炮口处理尤为精细:仅露出三寸炮管,管口伪装成 “草垛通风口”,用细竹枝遮挡,“敌军即使靠近,” 也难辨真伪。周显检查伪装效果,命甲士在百步外观察,“若能看出炮形,” 立即返工。他特意在草垛底部留排水孔,“草原秋雨多,” 积水会影响炮械性能,这是从乃马真后时期炮阵积水的教训中改进的。
验炮官李诚率队进行射程测试,每组炮群依次发射石弹,靶位按 “正面、左翼、右翼、迂回路线” 设置,共二十五个靶点。“第一组炮群射击正面靶,” 石弹在百步外击碎铁甲,弹痕与预设落点偏差不足两步;“第五组暗炮测试侧击,” 石弹越过土坡,精准命中右翼靶,烟尘中靶牌碎片飞溅。
测试数据用桑皮纸记录:“正面射程百步,侧击射程八十步,” 交叉区域火力密度 “每分钟三十石弹”,比原阵提升三成。李诚在《炮阵效能册》中批注:“梅花阵可抵御千骑规模突袭,” 并附弹痕拓片,“石弹穿透力与原阵一致,” 确保威力未因布局调整而减弱。萧虎亲临观试,石弹击中靶心的瞬间,他对札剌儿台道:“这才是让察合台胆寒的阵势。”
炮阵图的绘制严格遵循《军器机密文书格式》:用特制的 “防篡改纸”(桑皮纸浸桐油制成),图中暗藏三处防伪标记:梅花中心绘微型虎符,五处炮位旁刻蒙古文密码(对应炮号),边缘用朱砂点暗记(需特定角度光照可见)。周显带着三名文书分头抄写,“正本存枢密院,” 副本分送三方,“每本都需编号与骑缝章。”
副本的保密措施层层加码:萧虎的副本盖 “监国虎符印”,札剌儿台的盖 “术赤系狼首印”,虎卫营的盖 “虎卫营印”,“缺一方印鉴,” 图无效力。那拉珠尔的副本藏在铁甲内衬的暗袋,“需用特制钥匙才能取出,”&n
第656章 炮阵改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