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6章 税令草创[2/2页]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备,” 逾期追责,“减免令需用虎符印,” 与常平仓调粮令同等效力 —— 这是将中原制度与元代符牌制结合的创新。
     蒙古千户巴图(曾随拔都西征)质疑抽马期:“八月部分部落仍在阿尔泰山游牧,” 难以及时赶回。萧虎命人取来《漠北游牧迁徙图》,按部落位置划分三批抽分期:“克鲁伦河沿岸八月抽,” 杭爱山部落九月,“阿尔泰山部落十月,” 每批间隔十日,“派骑卒上门抽选,” 免部落奔波。
     条款加入 “抽马补偿”:每抽一马,官府回赠 “盐引一张”,可在驿站换食盐两斤 —— 这是从西夏 “盐马贸易” 借鉴的激励法。帖木儿补充:“需禁止抽孕马、种马,” 他的部落去年因此损失两匹良种,“违者杖二十,” 写入《税令罚则》。这些调整让草原税制既保国库,又顺民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争议最烈的是 “商路抽分是否涵盖蒙古牧民贸易”。巴图主张 “牧民交换无需抽分”,伊斯玛仪坚持 “凡经商路者一体抽分”,萧虎折中:“牧民交换日常用品免抽,” 若交换宝石、丝绸等 “珍货”,“按半成抽分,” 比色目商人轻一半。这个方案让双方各让一步,案几上的茶杯不再因争执而晃动。
     汉地 “十税一” 遭蒙古千户质疑:“为何草原抽马而汉地抽粮?” 耶律铸展示《税负对比表》:汉地亩产粮一石,十税一为一斗;草原每十马年产一驹,抽一马相当,“税负均等,” 只是形式不同。王恽补充:“汉地还要服徭役,” 草原则无,实际负担更重 —— 数据让争议平息。
     萧虎在条款空白处批注:“汉地税减免需蒙古千户见证,” 草原抽马需汉人路府官监督,“商路抽分需三族官联署,” 这是防止单族专权的 “互监制”。他对耶律铸道:“税令不仅是敛财,” 更是巩固同盟的工具 —— 术赤系诸王需粮过冬,“按时拨粮能稳住他们,” 炮阵防务才无后顾之忧。
     王恽看穿深层权谋:“灾年减免讨好汉人,” 秋抽马顺应蒙古习性,“轻商税吸引色目,” 三族各得实惠,“自然支持新政。” 耶律铸将这些考量写入《税令起草札记》,强调 “税制即治术,” 需让每个族群都觉得公平 —— 这比单纯的武力压制更有效。
     税令草稿用 “三栏格纸” 誊抄,蒙汉双语并列,重要条款用朱笔双线框出。每页骑缝处盖 “中书省草” 微型印,印泥掺漠北铁矿粉,验印时与虎符共振显青晕。书吏抄写时需用 “馆阁体”,“字间距三分,” 行距五分,与《文书书写规范》严合,“错一字整页重抄,” 这是防篡改的 “正字法”。
     定稿的税令册用牛皮装订,分 “总册” 与 “分册”:总册存中书省,分册送诸王、路府、商路驿站。册末附《税目对照表》,将蒙古 “抽马”、汉地 “税粮”、色目 “抽珍” 按市价折算成白银,“一目了然显公平,” 耶律铸对送册吏员道,这是消除族群隔阂的直观方式。
     三日后,税令初稿完成,共三十六条,汉地、草原、商路条款各十二条,灾年、时效等补充条款十二条。萧虎将初稿呈忽必烈东宫,朱批 “可按此议忽里台”—— 这是皇孙对税制的初步认可。王恽在《税令考》中写道:“此令融合中原常平仓、草原抽分、西域商税之所长,” 为元代 “天下同税” 奠定基础。
     案几上的三册税则在烛火下泛着微光,汉地的桑皮纸、草原的狼皮纸、西域的羊皮纸虽材质不同,却承载着相同的制度理想。和林的夜色中,文案房的誊抄声与远处的炮阵巡逻声交织,税令草创不仅是财政安排,更是用制度纽带将多元疆域编织成整体的尝试 —— 就像《元史?食货志》所载,至元二十七年的税制改革,“实为大元一统之基。”
    喜欢。
  

第646章 税令草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