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三娘的盛情,清欢不忍拒绝。于是三个人拿着河灯,还有春杏下午就已经准备好的小食,一同出了门。
外面十分热闹,取消宵禁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老老小小,都拿着河灯,往姑苏河走去。
在路上,清欢边走边问:“三娘可曾听过璘王?”
“知道,是圣上的长子。”
“立了太子,璘王又在何处?”
“这个不曾听说,不过我可以去打听一下。”
三娘就是这点很好,从来不过问缘由,想清欢这样没头脑地打听璘王,任何人都会先追问原因。
但三娘不会,她只会为清欢解决问题。
步行了半个多时辰,她们才达到姑苏河畔。河畔早就升起了灯,将河水照的波光粼粼的。
河面上有几艘画舫,也点亮了角灯,在河水的照映下显得十分迷人。
河畔已经站立着很多人了,大家都纷纷将自己的河灯放上水面,然后闭眼,双手握拳,虔诚地祷告着。
三娘也给了一盏河灯给清欢,一共三盏,一人一盏。放河灯不是百姓自己的想法,是官府的告示上写,暂停宵禁,共举河灯,为太子祈福。
所以所有的河灯里面,放着的都是写给太子的祝福语。不过也不乏有的夹带私货,将自己的小小心愿也放了进去。
但是清欢没有,她去点燃了蜡烛,走到了河边,小心翼翼地将河灯放下。玲珑的河灯立马被水流带走,渐渐地消失在朦胧的火光之中。
她心里默默想着:李稷,希望你在皇城里,能一切安好。
河水深流,没发出一点响声,只有身边嘈杂的人声,似乎在回应着她的期望。
回去的时候,要跨过一座分支的小桥,桥洞下也有几盏顺水流下来的河灯,想必是有的人懒怠走到河边,就在上游就放了。
这几盏孤灯晃晃悠悠,很快就流到河里,融进了忽明忽暗的河灯队伍之中。
从这里看,河面上一片星星点点,其中包含着多少人的小小心愿,永远都不被人知道,连同清欢的心愿,最后都顺着河水流走,消失在黑暗之中。
第二天,三娘就告诉她,璘王仍旧在皇城里,没有册封也没有惩罚,一切如同往常。
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隔着千山万水,和不可逾越的鸿沟,谁知道他在皇城里,是不是一切顺利呢。
那个孩子天性聪颖,善察言观色,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秋天已经到了,那么冬天也不会太远。放河灯之后不久,一场初雪在夜间悄悄降落,又为人间裹上了一层棉被。
姑苏的冬天没有朝城的冬天那么冷,冬风似乎也暖和很多。春杏一早看到雪就十分兴奋,做完所有的事后,就跑到院子里开心地玩起雪来。
清欢推开许久没有开过的后窗,湖面虽没有结冰,但早就没了游船,也没了枯黄的荷叶。湖岸有一些孩童,也在开心地玩着雪,一切都那么祥和宁静。
可谁知道,一场战争,正在悄悄发生。
喜欢。
第一百三十九章 河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