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论坛等渠道,自由地分享自己的见解、经验和感受,形成多元化的舆论环境。这种信息的自由流动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在国际市场上,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跨国公司,终于意识到他们在生产制造环节与华国的无人化工厂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其中有两个关键原因:其一,无人化工厂并非简单的模仿和跟进就能与之抗衡,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及到技术、管理、供应链等多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其二,在美西方的生产体系中,工会的力量强大,他们不会轻易同意采用无人化工厂这种可能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的生产方式,阶级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大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
     既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跨国公司索性改变策略,选择加入华国的无人化工厂阵营。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还能继续保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逐渐交给华国的无人化工厂,出口产品和贸易金额如火箭般飙升,每个月都能让人明显感受到这种增长的势头。
     这种变化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铁矿石、煤矿、石油、橡胶原料、棉花、稀有金属等原材料的进口量开始大幅增加,以满足无人化工厂不断增长的生产需求。与此同时,华国的造船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大量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有些生产排期甚至长达三年之久。
     暴涨的出口产品也为华国积累了大量的美元与黄金储备。
     工薪阶层的存款开始迅速的增加,烟,酒,茶,蔬菜,水果,电子产品,甚至车子,房子等行业开始迎来了黄金时期,而这此行业大部分都是纳税的大户,国家财政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开始偿还前面为了发展借下的巨额债务。
      1996年,台湾首次举行所谓“领导人直选”,
     2. 国际因素介入:
      美国在冷战后调整对华政策,一方面宣称遵守“一个华国”原则,另一方面又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如F16战机),并在台海问题上保持“战略模糊”,纵容台湾当局的冒险行为。
      1996年3月,美国派遣“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驶入台湾海峡附近,试图以武力展示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这是冷战后美军在台海地区最直接的军事干预,导致局势一度紧张。
     与原本历史上不同的是,华国拥有一个航母编队与多达20艘052D导弹驱逐舰,双方在台湾外侧展开对峙,因为面对歼15T舰载机美国发现他们完全没有优势,反而在对峙中处于下风,因此不敢进入台湾海峡。
     对峙事件来的快也去的快,毕竟双方都只是秀了一下武力,只是让两国政治上陷入了信任危机,当然并不影响经济上的合作,赚钱嘛,谁会不喜欢呢?
    喜欢。
  

第312章 对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