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的成员全部由大学生组成。因为大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们能够为军队带来新的思维和技术。但他也明白,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90 年代初,大学生可是非常稀缺的人才资源,国内的各个部门都对这些优秀的新鲜血液趋之若鹜。特别是龙兴集团在近两年发起的信息革命,更是加剧了对人才的激烈争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想让大学生放弃其他诱人的职业选择,转而投身军旅,谈何容易。
只能退而求其次,普通成员可放松到高中层次。
面对杨镜舟的提议,彭卫国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虽然名义上是组建重装合成营的负责人,但实际上,这个重装合成营能够成功建立,完全依赖于龙兴集团的强大支持,而这其中最大的功臣,无疑就是杨镜舟本人。
要知道,部队光是承担装备的生产成本就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更别提那令人咋舌的研发成本了。就拿天上的卫星来说,每发射一枚,其费用竟然高达 5000 万美金左右!再加上无人机等其他装备的前期研发费用,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作为重装合成营的负责人,彭卫国对这些情况自然是心知肚明。他深知,龙兴集团为了这个项目,每个月投入的费用都不少于 10 亿。如此巨大的投入,让他对杨镜舟和龙兴集团充满了敬意。
然而,彭卫国也明白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战争中,向来都是以强击弱才能取得胜利。所谓的以弱胜强,往往只是为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而宣传出来的。真正的战场上,实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意见达成一致之后,两人立刻分头行动,各自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
彭卫国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的大学,肩负着招募相关人员的重要使命。他穿梭于各个校园之间,与高校的领导和相关专业的教授们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介绍重装合成营的情况以及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他不辞辛劳地组织各种招聘会和宣讲会,吸引那些对军事科技充满热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学子们加入到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项目中来。
与此同时,彭卫国还与各大军区保持密切联系,协调各方力量,确保符合条件的士兵能够顺利选拔出来,并及时送往重装合成营。他与军区的领导们共同商讨选拔标准和流程,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名被选送的士兵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军事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而杨镜舟则将目光投向了龙兴集团,他迅速向集团下达了生产命令。针对无人机等相关设备的批量化生产,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他决定组建新的子公司,专门负责这些设备的生产工作。同时,他还规划了相关的生产工厂和生产流水线,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不仅如此,杨镜舟还要求各个研发中心组建专门的小组来负责此事。他强调,这个项目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必须以最高等级来执行。各个小组要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攻克技术难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最优水平。
喜欢。
第199章 部队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