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让杨镜舟惊喜的是由王刚同志率领的工作团队拿下了第一个目标,签下了日本的光纤订单,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1989年华日正式进入蜜月期,双方在各个领域都进入了深度合作,日本对华进行了ODA援助
     日本对华ODA援助始于1979年,也包括对华日元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三个部分。第一批日元贷款实施于1979至1984 年,贷款协议金额3309亿日元,共计7个项目。第二批日元贷款实施于1984 至1989年,贷款协议金额5400亿日元,共计17个项目。
     可以说现在的华国是欠了小日本一大笔钱的,再加上华国目前也没有什么能出口到日本的高附加值产品,贸易逆差是相当的大,而华国现在对于日本的机器设备等产品是有相当大的需求,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直接签下了10个亿美元的合同,以100美元1公里的价格进入结算,分5年完成合同。
     英国等欧洲国家也签下了部分订单,只是金额不大,总的加起来才1000万美元左右,看样子是先试试水再说。
     这边杨镜舟与王安电脑公司的代表爰德华进行了一场紧张而激烈的谈判。双方都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但同时也有着共同的目标——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合作协议。
     经过数小时的讨价还价,最终杨镜舟提出了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方案:用光纤在北美市场的销售权和代理权,外加3000万美元的现金,换取王安电脑公司的硬件生产技术以及采购相关的设备。这个方案既能满足王安电脑公司的资金需求,又能让杨镜舟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可谓一举两得。
     爰德华对这个提议表示认可,并表示会尽快向公司高层汇报。与此同时,杨镜舟也开始着手准备相关的合同和文件,确保这次交易能够顺利完成。
     杨镜舟了解到王安电脑公司目前正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之中。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的投资者或财源,他们将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公司损失高达四分之一的财产。这才让他几乎以白菜的价格达成此次的交易。
     对于王安电脑公司来讲几乎是白捡了三千万现金,外加一个稳定的财源收入,而且光纤通迅也能大大的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还能对公司股价产生刺激作用,可谓是一举三得。
     杨镜舟意识到情况的紧迫性,他明白时间不等人,如果不能尽快完成这笔交易,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他决定加快谈判进程,争取早日达成协议。他深知时间就是金钱,只有迅速行动,才能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在合同签订后,杨镜舟立刻派出由邹学良负责的工作小组乘坐飞机同王安电脑公司的代表一同前往美国。临行前,他对小组成员们着重交待了一番:“这次谈判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我们公司未来十年的发展。你们要全力以赴,争取最好的结果。”小组成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努力完成任务。
     主要目的达成了之后,杨镜舟把后续的所有的光纤工作任务交给了王刚同志,一是考虑到王刚的身份对于进行工作十分的有利,二则是对于王刚出色的工作能力的肯定,人家一个人就完成了十亿美元的任务,这也算是投桃报李吧!三就是光纤网络现阶段还是非常敏感的,在国内涉及到国防

第66章 销售成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