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1章 记者围堵[2/2页]

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超级喵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几乎每个可能有人进出的地方,都埋伏了各家报纸的记者。
     对于日本和韩国的数学界来说,裴瑜的出现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IMO作为全球最具权威性的中学生数学竞赛,含金量高到让各大名校趋之若鹜,可是IMO的金牌一直以来都被欧美国家的选手垄断。
     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从未有人能够摘得金牌,多少年来只能看着欧美选手称霸。
     直到今年,裴瑜这个来自华国的女孩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打破了这一局面,成为亚洲首位IMO金牌女得主。
     这个消息在日本和韩国引起了轰动。数学界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甚至是普通民众,都对这位神秘的数学天才充满了好奇。
     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位创造历史的少女,各大报社都希望能从她那里得到独家采访。
     可是,这群人想要进入华国采访裴瑜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申请采访,也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
     就在记者们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一桥大学成功邀请到裴瑜来东京进行短期访学。
     当日本的记者们从内线收到消息,知道裴瑜会从华国燕京直接飞往东京开始,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打探裴瑜的行程。
     从裴瑜乘坐的航班号、抵达时间,到下榻的酒店、在东京的活动安排,还有她此行的真实目的,都成了记者们疯狂搜集的情报。
     有些报社甚至不惜重金收买机场工作人员,只为能在第一时间拍到这位数学天才的照片。
     “她成年了吧?”田中问。
     “听说刚成年。”山本吐了口烟圈,“拿到IMO金牌的时候可能才17岁。”
     “华国那边管得严,我们连她的照片都没拿到几张。”田中狠狠地吸了一口烟,“这次总该能拍个够了。”
     记者们在自己的主场里信心满满,一定能拿到裴瑜的照片和采访,当然,如果能附赠几个戏剧化的事件,讲出更有趣的故事来,那就更是再好不过了。
     航站楼的咖啡厅里,几个外国记者也在等待。他们的相机比小报记者的更专业。
     “日本记者还真是敬业。”一个美利坚记者指指蹲在角落里的山本他们,“听说他们凌晨就来了,一直蹲守在那边。”
     “这个女孩确实厉害。”英吉利记者翻着手里的资料,“毕竟是亚洲第一个IMO金牌女得主。”
     “听说东京大学非常想联系到她,”美利坚记者喝了一口咖啡,含糊地说,“MIT也有意向。”
     “华国会放人吗?”英吉利记者问。
     “不是华国的问题,是裴瑜本人不愿意离开华国读大学。”美利坚记者摇摇头。
     咖啡店里的时钟指向上午11点。
     机场出口处的人群开始增多,各国的记者们都站起来,相机准备就绪。
    喜欢。
  

第201章 记者围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