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0章 不赴青云[2/2页]

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超级喵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前的努力全白费,只能打包回家,继续国内的学业。
     能顺利通过专门考试的,才能真正拿到赴日留学的入场券,拎着行李飞往日本,开始全新的生活。
     就算过了这“九九八十一难”,被公派去日本取经的北大“唐僧”们,能去的学校通常也就是神户大学、北陆大学这种级别。
     至于一桥大学,几乎是不可能拿到到公派机会的。
     北大的经管系才刚成立一年,课程受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很大,相应的,经济学科的国际化程度就比较低,像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这些西方现代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北大还没有普及,跟国际学术圈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种状况一直拖了十多年,直到林毅夫、易纲这些喝过洋墨水的海归学者陆续回国,才开始大刀阔斧地推动北大的现代经济学教育。
     反观1986年的一桥大学,已经是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商科名校了,课程、师资、研究水平,早就跟国际最前沿的商科教育接轨,从国际声誉来看,远高于这个年代的北大经管系,它们暂时还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八零年代的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日经指数跟疯了似的,一路狂飙到三万八千点,东京股市牛气冲天,市值甚至一度超过了纽约。
     东京银座的街头,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个个出手阔绰,还有人拿着一万元的钞票点烟。
     日本企业也是财大气粗到让人咋舌,在全球买楼买地、收购企业,影响力无处不在。
     三菱集团大手一挥,直接买下了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那可是美利坚的地标建筑。索尼更是豪气干云,收购了好莱坞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把美利坚娱乐圈的半壁江山都收入囊中。
     这气势,让全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
     《华尔街日报》都坐不住了,把日本的经济狂潮推上了全球热议的焦点,头版标题上写着:日本人要买下整个美利坚?
     纽约花了整整两个世纪,费尽心思才爬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可东京呢?几十年前还是一片战后的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日子过得苦哈哈。
     谁能想到,东京竟然只用了八十年,就一跃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仅攒下了全球最多的海外资产,买遍了世界各地的地标和企业,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人们常说的“日本在海外还有一个日本”的说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广泛传播的。
     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一桥大学作为日本商科的顶尖学府,风头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在国际上是名声大噪,隐隐有跟欧美顶尖商学院叫板的架势。
     一桥大学一直采取小规模精英教育模式,学生非常稀少,大学部的新生只有几百到一千人左右,具体到各专业的入学名额来看,那就更少了。
     物以稀为贵,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杀出重围,拿到一桥大学的读研名额,对学院领导来说,这政绩让他们足以向校领导交差,至于对同系的本科生来说嘛……
    喜欢。
  

第170章 不赴青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