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君心狠手辣,已然将大王子嗣尽数斩杀。以小侄之见,此时先王血脉只余公子郚一人,当以公子郚继承国君之位。”
赵括刚一说完,平阳君立刻就反对起来:“不妥,公子郚自咸阳归来之后,身体一直抱恙。若是让公子郚登上国君之位,怕是难以维持朝局稳定。”
“那依小侄之见,当在公子郚子嗣中择一贤明过继到大王名下,然后以大王嫡子身份荣登国君之位,平阳叔父以为然否?”
赵括双眼死死的盯在平阳君的脸上,这是他最初的打算。
若是平阳君继续反对自己的提议的话,赵括不介意再将平阳君阖府上下灭门。
平阳君赵豹立刻明白了赵括眼中的威胁之意,对方之所以没有选择立刻动手,还是想要借助自己头上的相国之位。
想到这里他的心底不禁泛起许多的苦涩,他与庐陵君谋划日久,没想到会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局。
他现在还能怎么办,只能先行答应下来,然后寄希望于庐陵君能够成功攻破邯郸城。
想通之后的平阳君没有在发表反对的意见,转而点头说道:“晋阳君此言本君亦是认同,还请晋阳君前往城墙主持大局,本君立刻聚集所有人将此事定夺下来。”
赵括怎么可能让平阳君独自去做这样的事情,直截了当的拒绝道:“叔父谬矣,邯郸城有左国尉李牧主持大局当可无虞,小侄还是陪同平阳叔父一同前往。”
看着意志坚定的赵括,平阳君还能说什么呢?只好默默同意了下来:“如此也好,那就劳烦晋阳君麾下前去各宗室府上召集。”
“如此甚好,叔父请吧。林奕,你让门外两百士卒分散前往宗室府中,将一应族老全部请到王宫之中,速度要快!”
“诺。”
赵括带着三百人和平阳君赵豹一同前往王宫之中的赵国宗祠,他们需要在这里最终定夺谁人能够克成大统。
就在赵括忙碌于解决赵国国君继承问题的时候,邯郸城的攻防战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城外的十万士卒在庐陵君赵祺的亲自督战之下,疯狂的向着邯郸城墙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但是这种攻势在李牧看来,根本不足为虑。虽然城外之人人多势众,但是并没有什么娴熟的配合。
只是单纯的依靠人海战术,添油加醋的往城墙之上攻去。
虽然李牧手中现在只有三万五千士卒,但在李牧的手上却发挥出了七八万的战斗力。
就算是临时征调的青壮之力,在李牧临危不乱的调动之下,也能够随时补充上短短一瞬间的漏洞,让城外的敌人屡次三番无功而返。
再加上城防营一直不停的储备守城的器械,可以说邯郸城此时当可万无一失。
而这个时候七千多赵括亲卫士卒也来到了城墙之上,看到这些人火速驰援过来,李牧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这群士卒能够在这个时间上驰援邯郸城防战,足以证明自家君上已经彻底解决了邯郸内部的问题,自己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好好与城外敌人周旋。
喜欢。
第110章 谁人登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