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民怕官兵,更怕吐蕃兵,手中的铁锹、铁铲更不是这坚甲利刃的对手。他们听见号令,如同燕子一般四散逃亡。小溪东面的老成乡民,则是恪守承诺,用性命看护昏厥过去的“女娃”,架起屿蘅向田畴深处逃走。
乡民骤聚骤散,相比之下,官兵还背负着保卫主子的责任,远远不够灵活机动。李纳等人急忙忙披上铠甲、拾起兵器,面朝突如其来的吐蕃兵,为元家三少撑起一道人肉长城。官兵逃是逃不走了,只得奋起血肉之躯,与敌人殊死搏斗。一时间,吐蕃兵、官兵互相缠搅,死伤累积。秋风吹起血腥之气,在渭南地区这一块平地之上弥散开来。
吐蕃兵人数与官兵相当,可是杀气腾腾、兵革精良,一个能对付两三个。官兵殊死搏斗,但也无济于事,接二连三做了刀下鬼。元季能看得急了,冲涧石怒吼:“你还押着我作甚?还不快杀吐蕃兵!”
涧石方才惊觉,从车上跳下,拾起一把长矛,抢过一匹战马,杀入尸身累积的麦田,与李纳等人并肩作战。官兵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元家三兄弟弃车乘马想要逃走,被一小队吐蕃兵截住,幸而有一队官兵及时赶到,三兄弟才幸免于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里正逃在远处,回头一看,不免心头一懔。京畿之地,三秦男儿,眼看敌兵在此杀我同胞、夺我土地,我岂能惜命保身,做个缩头乌龟?官兵虽然可恨,但他们谁不是大唐子民,怎可在自家土地上遭受外族欺凌?
想到此,里正大喝一声,重新收拢乡民。除了几个胆小的逃走之外,众乡民果然是有血气的男儿,掉过头来,集结成阵,一齐大声呼喝,举起手中器械,冲向吐蕃兵。官兵、乡民汇集一处,作背水之战,人人争死、个个忘归,与吐蕃兵一场血肉厮杀。
田畴中的尸首越积越多,鲜血将土壤浸红。官兵、乡民相继倒下,面前的吐蕃兵也越来越少。元家三少瑟缩在阵尾,眼看敌不过,闷声不响催马加鞭逃得不见踪影。涧石挂念乡民,更挂念屿蘅,忙乱中对里正说道:“我们不是敌手,快快逃离!”里正将一腔仇恨倾注在吐蕃兵身上,哪里肯走?涧石只得重振精神,向他靠近,和里正并肩杀敌。
可就在此时,北面山下人头攒动,似是还有兵马埋伏其中。李纳看在眼里,心下犹疑。果不其然,林中兵士列开阵势,羽箭如同飞蝗一般射出。里正右肩刚刚被射,此时左肩又中箭。他将箭拔出,龇牙咧嘴、疼痛难当。
涧石见势不对,大喝一声:“还不快撤!”里正反应未及,李纳早已领着赵勃、王升、王致君、戴保国逃出重围,仓皇向西南逃去。
里正被三个吐蕃兵围住,难以脱身,更兼疼痛难当,几乎跌下马来。涧石身子倾出,将他托住,翻身挺出长矛,将吐蕃兵杀退,旋即重重一巴掌拍在里正的马身上。那马一声惨嘶,驮着里正飞奔出去。而涧石重心失衡,又被旁边的吐蕃兵一逼,难以腾挪转身,竟然落马。他正想腾跃而起,十余吐蕃兵一拥而上,将他就地生擒。被擒之际,涧石看看小溪东面,不见屿蘅,心中稍稍安定。
此时林中的二十兵马、二三头目徐徐而出,来到田畴之上。吐蕃兵所剩不足五十人,也不去追赶那些官兵与乡民,只将涧石推了过去,与酋帅相见。
酋帅乃是勃突尼,曾在铭感庄被涧石杀得大败。勃突尼身边的两名官长,竟是韩德存、魏烈功,后面跟随的二十兵士,乃是一撮尚未训练精熟的射生军。韩德存、魏烈功和张涧雨、许月邻一同投靠丰王李珙之后,倒也受到重用,被封作王府副将。韩、魏二人又不似张涧雨那般本分,与射生将王献忠、王抚二人过从甚密,二王便在李珙面前保荐他二人兼领射生军,一面操练兵士,一面培植势力。
喜欢。
第135章 决战(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