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章 可真可假[2/2页]

唐侯 麋九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霍弘一个劲的挠头傻笑,并不接话,这话没法接呀。该说“眼拙”?还是“过誉”?
     李靖暗暗点头,眼前孩童深谙藏拙之道,乃正途,“传言可能当真?”
     “可真可假!”霍弘沉吟道:“三季稻只有极少数的地方可一年三熟,大多地区为一年两熟,可能还会有一年一熟的地方。
     亩产量有三、四石,良田施种,精心照料或可达五石乃至六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李靖点头道。
     霍弘继续讲解道:“土豆、红薯、玉米听先父讲,更适合北方大规模种植。
     土豆正常在二十石左右,良田沃肥可达三、四十乃至五十石。
     红薯正常有近二十石,最高三十余石吧。
     玉米就是七、八石,撑死了九石。
     我家流出去的冬小麦可能比常见的好点,但主要还要归功于田地与粪肥。”
     李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恰巧掩饰了瞳孔的剧烈地震,又微微发亮,入口清茶全然不似平日所品茶汤,别有一番滋味,“老夫会将此事上报朝廷。此前听闻冯盎亦有种植三季稻?”
     霍弘点头道:“对!去年年底曾派人……”
     “你们想留下还是同老夫一起离开。”听完冯盎誓言的李靖淡笑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药铺还有不少好不容易收集到的药材。再者,离开岭南也没地方可去。”霍弘推辞道。
     李靖起身说道:“若是有难缠身,可差人来军营求助。”
     送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李靖,霍弘等人也没心思吃冷菜,各自沉思不语。
     ……
     长安,太极宫。
     李渊将军报递给下首的太子李建成。
     待殿内的秦王李世民、裴寂、陈叔达等人依次传阅,李渊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李建成率先说道:“着人再去细查!”
     “陛下,微臣以为,当命永康县公于耕种之前大力搜集各类作物之种粮,送至长安。”裴寂沉声说道。
     李渊若有所思的说道:“玄真所言甚是,查育新粮的霍氏子该当如何?”
     “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有理,应先行确认新粮产量如何,再做封赏之论,若是其中有假,朝廷圣令,岂不是成了笑言?”
     陈叔达一门心思的只想确定事实与否,并没有偏向已有夺嫡趋势、针尖对麦芒的太子秦王。
     李世民道:“父皇,永康县公以加急军报急奏此事,定不为假。
     两种可产近二十石的新粮,六、七石的玉米与可植三季的稻种。
     若不加以推广,封赏追赐,恐为不妥。”
     李靖虽然是以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上奏,却没敢将话说的太满,而是照霍弘所说的下限奏报。
     “二弟,若是大肆封赏下去,等收割之时,粮种有假岂不更为不妥?”李建成立马驳斥道。
     李世民话刚到嘴皮,“大哥……”
     就被非常有眼力见的裴寂打断了,“陛下,无论产量高低,新粮种的出现做不得假,霍氏的冤名应当平反。”
     李渊对这个特别给力搭台的好基友非常满意,笑道:“玄真此言差矣,拟旨:各地官员,明察平反前隋冤案,可勉赦者,尽赦之!”
     界定非常模糊的圣旨,全看各地官员心思。
     李建成随即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可派遣孝恭前往复查确认,另率大军与永康县公汇合,加快安抚招降冯盎之速。”
     李渊瞥了眼无心争辩的李世民说道,“按太子所述下旨,让孝恭即刻领军前去。”
     李世民明知李渊偏向太子,更不会在此时果断下旨封赏,故无意争一时之雄。
    喜欢。
  

第5章 可真可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