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驿馆,两个人走在街上。
裴贠看着上京城的百姓,虽然许多人身上都有补丁,可是每个人脸上都有最真挚的笑容,是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笑容,和雍京百姓是不一样的。
要知道,身在皇权下,过得最为艰辛。
正因为知道,所以他想要改变,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看到容顼年在宣阳的所作所为时,他眼前一亮,觉得她应该去东岳大放异彩,而不是做一个小小县令。
哪怕是女子又如何?只要有他,东岳官场就有她一席之地,就能让她放手去干。
可惜当时她对西陵坚定不移,而西陵辜负了她,最终倒是让楚国得了便宜。
“听闻你与楚国摄政王纳兰若关系极好,只可惜来得不巧,这位大名鼎鼎摄政王殿下远赴亲征,无缘得见。”他实在是很好奇这个纳兰若,好像突然出现的一样,不知道怎么就把她拐来了。
“还记得空玄小师父吗?”
裴贠想了想,过了许久在记忆里找到了那个人。
当时宣阳先是遭遇地震,之后连日大雨形成水灾,他和容顼年一直忙于救灾。而当时宣阳富商士族们,除了司徒颐想在容顼年这里做个面上功夫参与救援之外,就是静安寺的和尚们了。
因为西陵崇尚佛教,所以和尚地位高。
当时静安寺最为人道的就是住持还有他的徒弟空玄。
空玄他见过,一个看似有些邪气但是实则心地善良的和尚。
“原来竟是他吗?没曾想当时宣阳一个普通的静安寺和尚,竟然是楚国未来的摄政王,真是让人意外。”
容顼年笑了笑:“人生世事无常,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你在信上说此番来访意在合作,是想合作什么?”
“齐国如今野心勃勃,虽说东岳并不惧怕他。可是在宣阳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我觉得有些事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战争,劳民伤财,百姓也是最为遭殃的。
我想让东岳的百姓能够吃饱穿暖,能够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不会到处奔波,四处流浪,更不会成为亡国奴。
来的路上我听说了,这段时间你在楚国进行变法,当时留下一句话: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庐,老幼有从依,黔首不曾愚,言者无忧惧,各尽奇才,承古萌新,我民之安将如日之恒久,与国之泰定如星之璀璨,这句话我听了深为感动,所以想要效仿。
我来此是想和楚国达成盟约,签订免战协议,并且通贸易,交换两国文化,让百姓能有更好的生活。”
容顼年记起来了。
纳兰若离开之后她就立刻实施变法,小丸子颁布圣旨之前,文武百官不少人反驳,毕竟这变法国动了他们大部分人的利益。
她当时想到了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了这句话,于是乎就说了出来,当时有一部分被她说动,同意变法。而出头的都是地位崇高的,再加上这番话瞬间被传播,不少文人大儒大肆渲染这番话,纷纷支持,百姓也是为她摇旗击鼓,变法才得以颁布。
她没想到这句话传播这么广。
不过裴贠说的她倒是觉得可行。
楚国和东岳很多文化是相通的,可是又有很多因为先祖的原因是不同的。再加上地理气候的问题,有些东西楚国没有东岳却
第54章 此番前来,意在合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