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6章 汴梁暗流伏大理[2/2页]

宋朝的脊梁 一个老学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一,严控恩荫!宰执荫子限八品,且需经吏部铨试,不通实务者,只授散官虚衔,不得任实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二,厘清差遣!一官一职,权责明晰!凡重叠虚设之职司,尽数裁撤!”
     “其三,革新吏制!州县吏胥,废除世袭,改由官府公开募考!定期考成,优者擢升,劣者汰换!”
     “其四……”他眼中精光一闪,“提高现有官员俸禄!尤其是地方亲民官俸禄,翻倍给付!使其足以养廉!”
     “提高俸禄?”赵鼎愕然。
     “不错!”陈太初斩钉截铁,“既要马儿跑,焉能不喂饱草?裁撤冗官,省下的钱,大头便用于此!俸禄优厚,方能吸引真才实学之士,方能稍抑贪墨之心!再辅以严刑峻法,重惩索贿盘剥!此乃疏堵结合,治标亦求本!”
     赵鼎恍然大悟,心中激荡。
     高薪养廉,严法惩贪,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此四策若成,真乃再造乾坤!然其中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此事千头万绪,非一日之功。鼎臣,你肩上的担子,比守汴梁更重。”
     陈太初拍了拍赵鼎的肩膀,语气深沉。
     送走心潮澎湃又忧心忡忡的赵鼎,陈太初并未歇息。
     他屏退左右,只留染墨侍立。
     不多时,签押房侧门轻启,一阵若有若无的、混合着脂粉与淡淡水腥气的香风飘入。
     一位身着湖蓝色杭绸褙子、外罩银狐裘坎肩的女子袅娜而入。
     她约莫四十上下年纪,云鬓高挽,斜插一支点翠金步摇,眉梢眼角风韵犹存,顾盼间却带着一股江湖儿女的利落与精明。
     正是漕帮汴梁分舵舵主,人称“玉罗刹”的白玉娘。
     “哟,我的陈大枢相!”白玉娘未行大礼,只随意地福了福,一双妙目在陈太初脸上流转,带着熟稔的戏谑,“如今可是跺跺脚汴梁城都要抖三抖的人物了,召见我这跑江湖的妇人,不怕污了您这枢府重地的清贵?”
     陈太初难得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指了指旁边的绣墩:“白娘子,坐。你我之间,何须这些虚礼。”
     白玉娘也不客气,款款坐下,自顾自拎起案上温着的紫砂壶,给自己倒了杯热茶,小啜一口,啧了一声:“还是你这里的龙团胜雪够味。说吧,大贵人,又要我老婆子替你跑哪趟刀山火海?”
     陈太初敛去笑容,神色转为凝重,取过一份绘制精细的西南舆图,手指重重点在“大理”二字之上:“替我打探此地。尤其是,”他的指尖沿着舆图上的山川脉络,滑向滇东一片标记着矿藏符号的区域,“昆明府周边,所有关于铜的消息!矿脉分布、产量多寡、开采者谁、运销何方……越细越好!”
     “铜?”白玉娘放下茶盏,眼中精光一闪,瞬间褪去了方才的慵懒风情,“大宋缺铜缺得心慌,铸钱、铸炮、铸甲,哪样离得了它?你想动大理的主意?那可是段家经营了百年的地头蛇!比水泊梁山那帮人,可难缠十倍不止!”
     “正因为难,才找你玉罗刹。”陈太初目光深沉,“此事不急,但务须隐秘。漕帮在大理可有眼线?”
     “眼线?”白玉娘嗤笑一声,眼波流转间带着睥睨,“我的陈大相公,你也太小看漕帮百年的根基了!从荆湖入蜀,自蜀中入滇的马帮、盐帮、茶帮,哪个不得给我漕帮三分薄面?大理国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里,最大的商号‘彩云归,明面上做的是茶叶、药材生意,暗地里……”她意味深长地拖长了语调,葱白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那东家,得叫我一声干娘!”
     陈太初眼中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好!白娘子果然还是当年的玉罗刹!所需花费,染墨会支给你。记住,只探查,莫惊动。我要知道,大理国这‘铜都,究竟蕴藏着多少能铸就我大宋铁血江山的——黄铜赤金!”
     白玉娘站起身,拢了拢银狐坎肩,恢复了那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成,这活儿听着有趣。不过嘛……”
     她忽然凑近陈太初,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狡黠,“事成之后,你那沧澜舸上,得给我留个看海景的舱位!老婆子跑了一辈子江河,还没见过真正的大海呢!”
     陈太初一愣,随即朗声大笑:“好!一言为定!待海波平定,我亲自带你去看合恩角的落日熔金!”
     白玉娘咯咯一笑,腰肢轻摆,如同来时一般,带着那缕独特的香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侧门之外。
     签押房内,只余下陈太初凝视着西南舆图上那片神秘疆域的目光,深邃如渊。
     裁撤冗官的惊雷尚在酝酿,一枚探向西南铜都的暗子,已悄然落下。
     帝国的棋盘上,汴梁的复苏与暗流,西南的矿脉与杀机,正无声地交织。
    喜欢。
  

第136章 汴梁暗流伏大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