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向各方募化筹资。长老深知济公文思敏捷,便请他起草一道募资的榜文。济公道:“长老有命,岂敢推辞。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赏酒一壶,以助文笔。”长老即叫人买酒,济公喝得快活,兴致一上来,提笔一挥而就,榜文中有这样的妙句:“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这道榜文张帖出去以后,轰动了全杭州城,传抄传阅,连南宋皇帝也读到了。皇上又见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语,便派人押送三万贯钱布施给净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嵩长老谢过皇恩,又找济公商量如何去四川措办建寺急用的大木材料。于是,济公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来时,突然大叫大喊:“木头到了!木头到了!”长老听见,问:“木头在哪里?”39;济公说:“木头已从钱塘江上运到寺里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装上辘轳,一根一根拉上来就是了。”一会儿,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头露出水面。众僧人用辘轳将木头拉了上来,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边估算木料的木匠师傅随口说了声:“够了!”话音刚落,井里还有一根木头再也不上来了。从此后,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又叫“运木古井”,井上还建起亭子,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让人点了蜡烛系在长绳上缒入井中观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净慈寺重建后,虽有僧人住持,但都为时不长。于是,济公又撰文《致少林长老书》,称净慈寺“欲再成庄严圣地,须仰仗本色高人”,“敬致一函,求作禅林之主”。不久,少林妙崧至杭出任该寺第二十九代住持。人称“住持得人,名蓝有光”,皆出济公之功德。?
道济训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从前生来葛藤,捞月叫得水冷。
而今抱个机关,飞入蓬莱山门。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道济于宋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圆寂,得年六十,临终前曾作一偈云:
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喜欢。
第二百一十三章 道济和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