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5章 鉴心之局·裴济(一)[2/2页]

青山不墨:开局成为女尚书 一只五丁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却属意李禅,也没有一丝转移。
     若不是几年前裴济遇袭之后称病远离朝廷,两人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只会越来越深,也幸亏这几年的疏远,使得皇帝还能够平静的看待面前这位自己最为倚重的大臣。
     裴济知道皇帝担心的是什么,皇帝担心朝堂上的一切看上去是皇子们之间的争斗,但是实际上只是自己在幕后精心编织的一个局。
     裴济说:“臣觉得萧尚书说得极是在理,眼下朝廷之患,近则灾民,远则疫情。内有积弊,外有藩镇,吴王反逆之事,虽然骇人听闻,但是倘若深究起来,终不过只是一个造意之事。大夏律法虽然也有造意为首的说法,可也要却有行迹才能追溯心迹。反之,即便吴王真有反逆之心,只要未践于行,与法理而言是难以定罪的。换句话说,只要没有证据说明吴王有明确的行动,论心惩戒那是陛下与吴王之间的事情,不须放在朝堂之上讨论。”
     裴济说话的时候皇帝的双眼没有一瞬间离开过他。确实就如裴济所想的那样,皇帝担心裴济,相比较那几个愚蠢的儿子,背后若真的是裴济,那麻烦就大了。
     成德的事情颇多蹊跷,王世贞自己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他那个侄子王廷安比他还要不如,怎么看都不像能设计把云麟害了的。况且这时机抓得如此之好,极有可能此事幕后另有主使之人,而这个人有可能与暗中谋划老二的就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裴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连环套把戏,裴相不是没玩过。
     皇帝是相信老二的,李禅并不一定对自己忠心耿耿,但绝不会想要染指他四弟的皇位。可是如果裴济要用手段,用权术拱老二上位呢?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芒,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自己也只能做一次暴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朝廷的太平,只有这样东宫才能真正的稳定。
     否则只要东宫之外还有裴济在觊觎着,太子就坐不上最终的皇位!
     如果皇帝再年轻几岁,他也许还能和裴济这个老伙计周旋周旋,但他老了,这几年的放纵挥霍让皇帝越发的感觉自己的虚弱。皇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大夏朝廷需要改革,需要内革弊政,外修武备,如果还是这样因循下去,最多不过五十年,大夏就会陷入当年晚唐一样的泥潭漩涡之中。
     皇帝意识到了这一点,残酷的是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如果早在平定关中之乱之后就立刻着手,如今的大夏已经是另一番面貌,可是机会一旦错过就再难遇到。如今朝廷经过二十年的修养国力渐复,可是隐藏着的痼疾也慢慢的攀缠了上来,要解决这一切不是他有生之年能做到的,他没有时间了。
     这些事情必须要有一个强力的君主才能做到。
     李禅是很优秀,可他不是能完成这件事情的君主!
     这也是他和裴济最大的矛盾根源。
     他们在储君上的意见不和,并不是来源于对于哪一位皇子的偏爱,而是在内心深处,裴济与皇帝对二十年后大夏的期许是不同的。
     裴济凭借他横压当世的智慧认为如今大夏的乱局,会有一条更加稳妥的道路来解决,只要将国家交给一个像李禅这样智计深远,远见卓识的人手里,以怀柔之术徐徐图之。
     皇帝明白裴济的想法,但世事变化万端,即便是裴济,也不可能事事都能算准,与其追求在精微之处费劲心力,不如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只是他老了、病了,已经没有这个心力做这个事情。
     能有这般魄力,愿意打开一条新路的,只有太子李玄!
    喜欢。
  

第485章 鉴心之局·裴济(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