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章 灭国之功,能克复否?一人冲城,方士云羽[1/2页]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鎏金淬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王陛下御览:
     臣蒙武顿首再拜,敢以南阳战事陈明君前。
     自克叶县之日,赵诚呈报称楚军星夜兼程,欲与城中残部互为犄角,图歼我师于方城之下。
     ……
     幸有赵诚率骑卒万三千,疾驰至犨邑峡道,截其退路。
     项佗壮士断腕,舍两万楚军断后,欲领三万强冲生路。
     赵诚挺戟当先,独战项佗于阵前,一合之间,力挫其锋。
     项佗胆裂,弃旗而遁。
     赵诚乘胜追击,切阵而入,飞扬叫阵。
     项佗不堪其辱回身撄锋,赵诚一戟枭首以徇。
     楚军无主,遂溃于野,尽为我军所歼。
     ……
     ……
     方酣战之后,赵诚犹意气风发,复领突骑三千,衔枚夜趋犨城。
     其人只身伪为韩传卒,赚开城门,手刃守将,据城启关。
     我军乘乱蚁附,未及三鼓,已克坚城。
     此役也,赵诚勇冠三军,威振敌胆,虽古之恶来、孟贲,未易过之。
     讫今累战,我军伤亡未逾万数,皆赖将士用命,尤赖赵诚之锐。
     该员真乃国之利刃,所指之处,壁垒皆崩。
     臣不胜庆幸,得此虎臣辅翼,愿大王重加擢用,以励三军。
     臣武惶恐再拜,秦王政十六年孟冬”
     嬴政看着,笑意愈甚。
     早起处理朝政的疲惫都好似一扫而空,长目之中神采奕奕,英气勃发。
     “自是国之利刃!”
     “可笑昌平君竟还怀疑军功虚实。”
     “古往今来,如此孤身连战,接连夺城,又有几例?”
     他站起身来,走至大殿门口,遥望南阳方向。
     许久,喃喃道:
     “若能速下宛城,孤便给你第一等战机,命你为锋,疾攻新郑。”
     “灭国之功,能克复否?”
     ……
     宛城地处南阳盆地中心,四方高,中央下,故称宛,取之“灵气宛潜、富民宝地”之意。
     此城周围有伏牛山和桐柏山环绕,汉水支流白河穿城而过。
     号称是四战之地,北可经方城隘口直抵中原,西通武关威胁关中,南顺汉水直下江汉平原,东出随枣走廊可攻江淮。
     是秦国东出灭六国的重中之重。
     当然,这座天下名城的防守亦是非常坚固,城墙比叶县高厚不止一筹,城门亦是厚重,仅看其城楼,便有宏伟之感,当真是坚城重地。
     如今秦军大军压境,威压三面。
     宛城守将暴义,乃是韩名将暴鸢之后。
     他此时已经近五十岁,已经算得上是一名老将,凭着家传,在当今权术横行的韩国算得上是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武将了。
     但即使是他,对于此战也是非常悲观。
     方城隘口也好,叶县也罢,都是他布置重兵,想要延缓秦军攻势,甚至耗损秦军力量,以求在宛城决战之时,能有一战之力。
     然而秦军势如破竹,在短短十几天之内,就连破三城,兵临城下。
     而秦军虎狼之师来时是十万,如今算上俘虏的随军韩奴,竟然是比十万还多了。
     这仗是怎么打的?
     重兵守城,让攻城的越打越多?
     想到战报之上所述,暴义目光看向秦军骑兵一部。
     只见那万余骑兵之前。
     一名威武少年身着鎏金鳞甲,手持丈二大戟,坐于马上挺拔如枪,英武夺目。
     遥遥望去,煞气逼人,其身后军阵更是军气烈烈,好似蒸腾而起,冲天崩云。
     暴义手指敲了敲城砖上的霜花,长叹一声,“如此少年猛将,天要助秦乎?”
     “将军莫慌,我奉家师之命到此城来,就是为了对付此人。”
     一旁,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青年轻声笑着,他看起来云淡风轻,一股超脱世外的气息弥漫开来。
     只是与他说话,暴义那焦灼复杂的心情就会有所平复。
     这让他相信眼前的青年是一个有本事的。
     这青年是昨夜到的,听说是从楚地连夜赶来的能人异士。
     方号云羽,师承云梦泽的隐士云梦子,不知道楚国出了什么条件,将这世外高人请了过来。
     这青年看着年轻,却说自己已经是三十五岁了,不知道是不是唬人的。
     但不管如何,暴义都不可能将守城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不知道根底的方士身上。
     只是,若是大战一起,那少年冲阵的话,此人或可一用。
     正想着,却见那金甲小将动了,策马向着阵前蒙武一部而去。
     暴义的目光随其而动。
     赵诚实在是有些无聊了。
     大军刚出犨城,宛城已经是严防死守,完完全全的关闭城门,连间子进城的机会都没给。
     蒙武也早有预料,直接就打算三面围城,网开一面,死困宛城,硬逼对方突围,再全部歼灭。
     这是耗上了。
     赵诚请命两次,想要孤身攻城,都被蒙武拒绝。
     理由是宛城城墙太高,城门太厚,不论是守军还是巨弩,都远非叶县可比,不让赵诚轻举妄动。
     赵

第53章 灭国之功,能克复否?一人冲城,方士云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