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厂长觉得他比李主任更了解陈杨的需求,聪明的陈杨不会草率决定。
     并非麦收时节,他们选了一片荒草茂盛之地当作试验场。
     杨厂长和李主任乘车抵达陈杨的试验地点,刚一下车便听见欢呼声,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看来陈杨这次成功了。”
     杨厂长拉着李主任快速走向试验地:“我们去看看。”
     走近后,只见陈杨操控着类似切割机的设备,向前推进,杂草整齐划一地被割倒,经传送带送至地面排列有序。
     于继海满脸涨红,激动地挥舞双拳:“成功了!陈主任,我们成功了!单人手扶式拖拉机诞生啦!”
     突然发现周围多了几位领导,他急忙收敛情绪,不好意思地说:“抱歉领导,刚才太兴奋了。陈主任带领我们完成了单人手扶式收割机,确实省力。”
     “很好!非常好!”
     杨厂长同样喜形于色,成果就是轧钢厂的荣耀。
     陈杨真是个福将!
     李主任表面微笑,内心却如吃了黄连般苦涩。
     确实……不容易啊!
     要是当初没离开轧钢厂,我现在还是陈杨的直接领导。一年研发两个新产品,几年下来,我也能坐上更高的位置。
     可惜,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奢望。
     陈杨绝不会成为我的下属。
     34;杨厂长,恭喜啊!轧钢厂又推出一款新产品,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34;
     尽管李主任心眼小,总爱抢占下属的功劳,但他眼光不错。从单人手扶式收割机诞生之初,他就看出它适合平原地区及大规模建设兵团使用。若以此为基础,开发稻麦、玉米、高粱等专用收割机,岂不是能释放更多劳动力投入国家建设?
     一台手扶式收割机能顶五十名工人一天的工作量,耗油又算什么?五十人的产出难道养不起一台机器?
     不对,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陈杨试了两圈后停下机器,过去找于继海反映问题时,才发现来的不仅是杨厂长,还有从前轧钢厂的李主任——如今在冶金部任职。
     冶金部虽大,级别虽高,也只能称他一声李主任。
     34;李主任,您怎么来了?34;
     陈杨笑着迎上去,与李主任握手:34;李主任,许久不见。34;
     34;许久不见,陈杨。34;
     李主任紧紧攥着陈杨的手,不舍得松开:34;我才离开多久,你就给我这么大惊喜。陈杨啊,你果然没让我失望,不愧是我的得意门生。34;
     话里并未提轧钢厂,而是直接谈及整个冶金行业,显然是要从杨厂长手中挖人。
     “我只是画了张图纸,产品还得靠厂里的工人生产。”
     陈杨显得十分谦逊,又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也就是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杨厂长给我机会去尝试,不然这台收割机就一直停留在我的想象里了。”
     杨厂长点头认可,对陈杨的回答感到满意,接着说道:“当初冶金部的张副部长听说你的才能,说什么也要把你调走,但我拒绝了。我觉得你最适合待在轧钢厂,无论是我还是别人,都没法带走你。你在这儿能展现更大的价值,让第三轧钢厂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我对你的未来充满期待,相信你会让轧钢厂越来越好。”
     杨厂长说到这里,态度已非常明确。
     李主任,不只是你,就是副部级领导也没能挖走陈杨,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但杨厂长也清楚表明,陈杨绝不会离开轧钢厂,没人能把他带走。
     这是陈杨向杨厂长表达自己留在轧钢厂的决心,因此杨厂长也强调,陈杨只会属于轧钢厂。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主任即便再想把陈杨带走,此刻也无话可说。
     到了这种地步,他还真能带走谁?
     李主任在轧钢厂有两件事未果:一是想挖走陈杨,二是想帮刘海中获得匠人称号,结果这两件事一件也没成,实在尴尬。
     不过,李主任修养颇高,情绪虽低落,面上却笑意盈盈:“这次来轧钢厂,主要是为了工作之余见见老同事,顺道探望一下老部下。陈杨干得不错,果然没让人失望。陈杨,继续保持。晚上咱们去傻柱家小聚,我知道你喜欢喝好酒,特意带来了两箱,你到时候收下就行。”
     李主任认真地叮嘱陈杨:34;别跟我客气,必须听我的。34;
     34;……谢谢李主任。34;
    &

第161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