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七章 排兵布阵[1/2页]

大唐:贞观叫化县令 昇记笔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236章 排兵布阵
     襄陵域内有多道水系,襄汾和太平一样紧挨着汾水,若不是遇上连年的天灾人祸,这几个县全都是大唐的粮食主产区。
     如今,国势渐稳,再加上李陌之前的动作把襄陵的几大豪门收拾够呛,确实有不少良田可以收回来重新分配。
     要是真有十五万亩良田,加上之前开垦的五万亩,缺粮问题迎刃而解。
     “正则兄长,良田的开垦种植计划,咱们会后另行商议。”
     李陌对自己的兄长报以感激的眼神。
     “接下来咱们说说修路之事。”
     从长安到云州,越往北人口越稀疏,同时开修肯定不太明智。
     正确的做法是以长安为中心,优先修通长安至太平的路段,再依次修通太平至太原,长安至洛阳,太平至洛阳的路段。
     如此便可将长安、太平、洛阳、太原四地通过水泥路勾连成一体。
     太原至云州因为地广人稀,可发动当地劳役,按部就班的先打好地基。
     这种修建方法,还是按照李陌一惯的,边修边用,边用边升级的策略。
     回来路上,李陌特意搬着地图估算了一番:
     长安至太平的公路全长六百里,已经修通了一百里,还差五百里;
     太平至太原的公路全长四百里;
     长安至洛阳全长七百里,有一百里可以复用,还需修六百里;
     太平至洛阳全长四百里,有五十里可以复用,还需修三百五十里;
     太原至云州全长八百里;
     也就是说,李陌需要带领五十万劳工,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修出两千八百里的水泥公路,这可不是个小工程,都快赶上京杭大运河了。
     “杜叔父,公路的修建需要协调沿途十州以及洛阳出台政令、派发徭役、丈量土地,还请多多费心。”协调各个州府显然是杜如晦最擅长的。
     “放心吧,这点儿活儿还累不死老夫。”杜如晦欣然表示支持。
     “为了保障公路的水泥、生铁、砖石的供应,需要分两批兴建十座水泥工坊、三座炼铁工坊、十座砖瓦工坊、五个码头,还请姚叔父费心筹备。”
     公路的修建,建材肯定是重中之重,建材的生产,单靠眼前太平那几个黑作坊肯定是不够的。
     “贤侄自管放心,此事包在老夫身上。”
     姚仁礼以及在座的这些工坊骨干可不怕辛苦,李陌刚才报出来的数字等于要将工坊的规模直接扩大十倍,十倍的产量,那得多赚多少银钱。
     而且每座工坊都得需要大掌柜、执事、管事、伙计吧,变相的太平的骨干也全都可以再升一级。
     “公路的设计、测绘、大匠的组织就辛苦阎少监了,最好能从朝堂再协调一名公路的监丞,统管公路的所有事务。”劳工、杂役只能从事基础的修建工作,几千里的道路肯定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这些稀缺人才,远不是李陌可以搞定的事情。
     公路的监丞,其实阎立本最为合适,他本身就是建筑、绘画大师,又是将作监的少监,担当此任最合适了,无奈李陌还得开发新丰,还得扩建长乐郡,好

第二百三十七章 排兵布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