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八章 李二私访[2/2页]

大唐:贞观叫化县令 昇记笔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观音婢,这一路奔波劳累,身子可吃得消。”马车内,李二难得的体贴。
     “可能是因为在宫中憋闷太久的缘故,妾身此时反倒觉得比前几日稍微好些了。”长孙同样温柔的回应到。
     “父皇、母后,快看,外面好多的羊啊!”边上七八岁的李丽质兴奋的指着车窗外。
     “哦?”李二听了也是有些好奇,伸手撩起车窗帘向外望去。
     窗外果然是一片肥沃的草场,成片的羊群正在悠闲的吃草。
     见此美景,李二先是心情一缓,接着就大为恼火。
     “王德,此处是何地界?”
     “回圣上,此处已进入太平县内。”车外传来太监王德的声音。
     “真是荒唐,如此良田沃土,不开垦种植,都已经成了草地了。”
     “这个李陌,枉为朕一番心血,还想苦心栽培于他。”
     李二雷霆大怒,当场就想返回京师,再把那李陌给办了。
     李丽质见父皇如此生气,还以为自己犯错了,害怕的靠向长孙。
     “怎么动不动又发脾气,别吓坏了孩子。”长孙揽过丽质劝慰李二,“是何原因,传唤仆射一问不就清楚了。”
     经长孙劝解,李二稍微压制了一下怒火,随即传令让仆射前来问话。
     片刻的工夫,杜如晦便来到李二的马车旁。
     “克明,这李陌到底在干什么,为何太平的田地竟全都荒芜了。”
     “启禀圣上,臣初次来访,也是此般光景。”
     “问过李陌那厮才知,太平今年力保的是万亩良田的春耕,此等旱田,种植会入不敷出,白白浪费良种和劳力。”
     杜如晦把之前初次来太平的见闻向李二复述了一遍,李二这才略微平复了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子反其道而行之,其作风确实和常人不同,见过之后再做决断吧。”李二说完,随又放杜如晦回自己马车。
     经此一事,李二再也不淡定了。
     时不时的就向窗外望一下。
     当然其见闻和心情也都跟当初的杜如晦差不多。
     只不过这次,距太平老城还有十几里的时候,马车突然咯噔一响,接着便犹如行驶在了平静的水中,路面变得平坦无比,丝毫颠簸的感觉都没了。
     李二大为惊奇,伸头又向车外望去。
     这一看不要紧,李二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路面怎么成了一块巨大而平坦的石板。
     “快停车。”李二再次叫停了队伍,下车观看,杜如晦也从前面的马车赶过来陪同。
     “这是如何做到的?世间怎会有如此巨大的石板?”李二跺跺脚震惊的问到。
     “圣上,此路乃是水泥所造。”
     “这水泥乃是李陌那厮新发明的事物,用于修桥铺路,或者建造房屋,甚是牢固。”杜如晦连忙解释了一番。
     “此等祥瑞之物,竟铺于这荒郊野外,简直是暴殄天物。”李二有些愤愤不平。这水泥应该先供应长安城才对。
     “李陌计划年内将这水泥路铺至绛州,两年铺至蒲州,三年便可连通长安城。”
     “届时,长安至太平用时将缩减过半。”
     杜如晦又将李陌的想法汇报了一下。
     “此子果然有着非同寻常的大智慧啊!”李二感慨了一句,便自顾上车又接着赶路。
     直至晌午时分,一行人才赶到了李陌的县衙大门。
    喜欢。
  

第九十八章 李二私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