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一章 破烂之王[2/2页]

大唐:贞观叫化县令 昇记笔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六岁的商贾正在房间内焦急的来回踱步。
     “小人见过少郎君。”见杜荷进屋,商贾连忙拱手行礼。
     “裴叔父不必客气,事情成了。”杜荷也是略微激动的说到。
     “真的?仆射有什么吩咐么?”裴明礼追问。
     “那倒没有,家父命你,明日上午在含光门等候,见家父的马车出城,远远的跟着便是。”杜荷原原本本的说到。
     “太好了,小人谢过少郎君。”
     “先别急着感谢,午间你说的话可还作数?”杜荷提醒到。
     “此番若在太平有任何产业置办,裴某都会奉上收益的四成。”裴明礼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杜荷,“契约文书都准备好了。”
     杜荷接过契约看了一眼,没什么问题,于是便揣进了怀里。
     “那裴叔父早些休息,明日还要赶路,杜荷不打扰了。”
     杜荷说完便转身离开了房间,而裴明礼则忍不住激动的有点手舞足蹈。
     裴明礼原本是沁州人,早年只身来长安打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经营的是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的生意。
     简单说就是收破烂。
     可别小瞧这收破烂的,裴明礼因此积累了数万贯的家产。
     而且他靠着收破烂赚来的钱,四处买田置地,操持副业,赚得银钱数不胜数。
     前些时日,裴明礼回乡省亲,路过太平。
     回去的时候太平还是流民四起,饥荒遍野的情形。
     可等他再一回来,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欣欣向荣的场景。
     一来一回,也不过一个月的工夫,太平为何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好奇心驱使下,他在太平停留了些时日细细的走访。
     这一走访不要紧,他发现此时的太平已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汾河沿岸,一座座巨无霸般的工坊令人心生敬畏。
     一架架龙骨水车繁忙的将河水引入新挖的沟渠。
     沟渠的尽头则是一望无际的良田沃土。
     农田里,数以千计的农夫,辛勤的进行着春耕。
     驾着马车再往回走,大约两刻钟的工夫,则是一座正在兴建的大城。
     大城里更是有着数万的劳工正在辛勤的劳作。
     就连原本的太平老城,都挤满了来来往往的各色客商。
     裴明礼彻底被震撼到了。
     做了半辈子商贾,他自认为自己在长安也算得上颇具眼光的精英。
     可太平的景象彻底把他给看懵了,一时他竟不知道这背后到底是何原因。
     明察暗访间,他听得最多的便是“新城、工坊、水田”等词汇。
     而比这些词汇出现多数倍的则是“郎君”和“明府”二词。
     他终于知道,这太平发生的一切,都是和其明府分不开的。
     得知了幕后推手,他没和一般的商贾一样,直接登门拜访。
     而是在思索到底该在太平做些什么产业。
     普通的买田置地,已经满足不了裴明礼的胃口,要干就干票大的。
     裴明礼这种豪商,思考问题的方式果真和一般的商贩不同。
     返回长安后,他第一件做的就是兜售财物。
     除了收破烂的主业,农田、宅院、商铺、作坊,能卖的全都卖掉。
     他要聚拢银钱,在太平做件大事。
     正当他筹备这些事的时候,无意间恰巧听到了几位官二代的谈话,这才有了刚才发生的事。
     对于比猴儿还精的裴明礼,瞬间就瞧准了背后的商机。
     一件能令当朝仆射都一筹莫展的事,那必定是非比寻常的生意。
     而且,还能借此机会直接搭上杜如晦的大船,这可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别说是予那杜小公爷四成的份额,就是给七成又能怎样。
     裴明礼激动的整宿都没怎么休息,宵禁刚解,他便悄悄的离开了杜府,回家收拾行李准备再赴太平。
     他不知道的是,此次行程,他的收益远比预想的会大太多太多。
    喜欢。
  

第九十一章 破烂之王[2/2页]